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36份)-苏教版34.docVIP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36份)-苏教版34.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板块\\\(旅夜书怀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客至)

对应学生用书

一、字音识记

.万壑(è).青冢(ǒɡ)

.环珮(è).琵琶(í)(á)

.飧(ū).旧醅(ē)

二、词语释义

.危樯独夜舟:高高的桅杆

.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

.名岂文章著:显著

.生长明妃尚有村:即王昭君

.一去紫台连朔漠:即紫宫,皇宫;北方沙漠之地

.独留青冢向黄昏:即昭君墓

.画图省识春风面:略识

.花径不曾缘客扫:开满花的小路

.蓬门今始为君开:蓬草做成的门,意思是房子简陋

.盘飧市远无兼味:熟食

.樽酒家贫只旧醅:未过滤的酒

.隔篱呼取尽余杯:叫过来

三、名句背诵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对应学生用书

旅夜书怀

整体感知

一、相关背景

“安史之乱”时,杜甫一度寄住在成都,靠朋友严武接济。唐代宗永泰元年(),严武去世,在成都无所依靠,杜甫决意携带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经过渝州(今重庆市)、忠州(今重庆市忠县)时,他写了这首诗。

二、内容提要

这首诗通过对旅途月夜景色的描写,勾勒出一种孤独、凄冷、绝望的境界,抒发了诗人身世不遇、漂泊无定的悲愤心情。

三、写法借鉴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前两联写景,诗眼在“独夜舟”三个字上,其余全属烘托。第一、二句展示了诗人的境况,第三、四句承“夜”字写诗人所见景色。诗人这时已到垂暮之年,他的好友李白、高適、严武等又相继去世,这使他的孤独感与日俱增。诗人的万千思绪都蕴含在这景物描写之中。

.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

第五、六句写出了诗人极度愤慨之情。第五句说明作者志向未申,反而因文章而扬名;第六句诗人以自嘲口吻诙谐地说出自己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末尾两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触景生情,以景自况,运用形象的比喻收束全诗。诗人以天地间一只形单影只的沙鸥来寄托自己功业未成的慨叹,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和凄怆之情。

重点揣摩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参考答案: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的长夜,作者通过写月夜江中行舟的所见所感,营造了一幅凄冷、悲凉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困苦、孤寂之情。

.如何理解“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诗人认为一个人闻名于世不能靠诗文写得好,应该靠为国为民的政绩。做官应到年老体弱多病才退休,而不应因受排挤而去职。这两句表达了对自己无法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的悲愤心情。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一句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参考答案:塑造了一个孤独寂寞、漂泊异乡、苍老多病、穷愁潦倒的诗人形象。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整体感知

一、相关背景

《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言律诗,作于大历元年(),是杜甫在夔州和自夔州赴江陵途中陆续写成的。此为第三首,是杜甫出川至归州(今湖北秭归)、江陵途中所作。

二、内容提要

“咏怀古迹”就是“怀古”,“咏”“怀”二字都是动词,意为歌咏怀念,题目之意就是歌咏和怀念古迹。

这首诗通过写昭君的身世遭遇,突出昭君的怨恨,咏古迹以感己怀,在抒写昭君的怨情中,诗人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慨。

三、写法借鉴

.借“人”寄“情”

诗人当时正“漂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虁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像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月夜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思念故乡的心情。

.注重炼字炼句

如首联中的“赴”将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如颔联中的“一”与“独”同义互文,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木三分。“紫台”对“青冢”,“连”对“向”,“朔漠”对“黄昏”,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重点揣摩

.有人说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中“赴”字用得特别妙。请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诗人采用拟人的写法,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雄奇生动。

.诗中王昭君的形象有何特点?杜甫写昭君的“怨恨”寄托了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本诗塑造了美丽、孤独、思乡和幽怨的女子形象。杜甫时年岁,“美人迟暮”之感与日俱增。昭君入宫被妒,杜甫入朝被妒,遭遇何其相似,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

客至

整体感知

一、相关背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杜甫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外的浣花溪畔建了一所草堂,暂时定居下来

文档评论(0)

155****03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