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市“减负”教育政策执行问题的原因分析综述》5800字.docxVIP

《S市“减负”教育政策执行问题的原因分析综述》5800字.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S市“减负”教育政策执行问题的原因分析综述

目录

TOC\o1-2\h\u31941S市“减负”教育政策执行问题的原因分析综述 1

20261一、理想化政策层面:政策目标不清晰 1

22555二、执行主体层面:教学评价不科学 2

19372三、目标群体层面:教育观念滞后 4

22923四、环境因素层面:教育制度存在缺陷 5

一、理想化政策层面:政策目标不清晰

国家教育部或者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制定小学“减负”政策,并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没有考虑各个地区教育资源、教学对象、教育环境的差异,大一统地制定减负政策。经过研究发现,学校在实施政策的时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就比如学校虽然给学生增加了课外活动的机会,但是却不能根据自己的爱好来分配时间;政策中使用较多的是描述性语言,没有做到具体的程度,使得执行者产生不习惯的感觉。另外一方面,当前虽然在积极推行“减负”,却没有去进一步改革考核制度、教育评价制度,仍然是学生成绩决定了教师考评标准,升学率决定学校优异,而忽略了平时的一些教学活动以及师德师风等。教育的重点在于以人为本,但是如今的唯分数论却没有产生这样的教育现象。政府通过各项细则,要求对考试制度进行改革,大幅度简化考试的内容,停止多项教育竞赛活动的举行,不过在实际的人才选拔过程中主要还是利用传统的考核制度,种种原因导致“减负”政策缺乏可操作性。

同时,教育部门对减负的总体目标有明确规定,“减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政策信息渠道不畅,目标含糊的问题。首先,在“减负”政策中,教育部门没有对“负担”这一词有过清晰的定义,使得对“减负”采取的措施就有所偏离。其次,“减负”政策绑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他们不能根据减负政策实施教学:不能选择教育内容进行针对性教学,而只能利用有限的课程、相同的教育方式教育全体学生。对学校而言,太多限制导致学校管理出现缺乏自身的办学特色,出现“教育制度化”的情况。最后,“负担”轻、重的界限模糊。什么样的作业量才是负担过重,没有一个明确的标示。一系列“模糊的推论”,最终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很可能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实际上,当学校减少课业量的时候,家长就急着“增负”,自动给孩子增加课堂外的作业量。

“我认为在颁布减负政策时,应该从孩子的实际出发,真正把孩子放在心上,作为重中之重,下发一个合理的量,比如杜绝留书面作业等现象,我认为其可能性很小,而应该以实际为准,形成一套有操作性、有实际效果的减负标准。”“我认为应该依照政策慢慢减少,慢慢倡导孩子们减负,不过要是真正严格按照政策执行,从根本上实现减负,实现低年级不留书面作业,我认为这样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是不能继续贯彻实施下去的,我们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态度,而应立足于实际情况去具体制定具体实施。”(K教师①

①访谈对象:S市希信中心小学K老师;访谈地点:希信小学办公室七;访谈时间:2020年5月27日

自建国以来,我国教育改革一直在路上,但是改革多年,我们看到的教育模式仍然是为高考服务,为分数。目前的高考制度不是一个重视素质教育的制度。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目前还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就是应试教育,其教育方式和理念都存在问题,学生通过40分钟课堂时间统一学习,教育部门通常都简单利用升学率来对学生的学业水平、教师的工作成绩、学校的教育质量进行考核。如此只注重提高智育,忽视了“德智体美劳”的共同发展。提升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素质教育一定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培养学生的潜能为主体,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基本素质提升这一终极目标。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不完全的对立面,而是相生相惜的关系,素质教育是应试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产物,素质教育并不只是唱歌跳舞、弹琴绘画,应试教育也不是除了学习分数什么都不追求的教育方式。应试教育中该有的竞争,素质教育一样也不会少,素质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在本质上给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特长两把都得抓,并没有从根源上降低学习负担。

二、执行主体层面:教学评价不科学

虽然教育部提倡素质教育提倡了很多年,但是全新的教育教学评估标准和考核体系却没有尽快建立起来。高考是一场无战争的硝烟,历来受到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的高度重视。作为一种选拔制度,高考在很多国家实行,各国追求的是其有效性和公平性。高考制度的改革在不断完善,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重点依旧是“唯分数”。分数是学校、家长最大的追求,因此我国教育领域需要解决的难题就是处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人才培养的好坏没有一套标准的衡量体系,目前的教育评价仍然是为应试教育设定的,为“分数”设定,可见应试教育虽然“名亡”但“实存”。少年强,则国强

文档评论(0)

021271230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关注原创力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