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陆羽茶经倡德俭.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茶文化传播主讲: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焦文文讲师高级茶艺师高级评茶员开放课程一、起源

教学模块从食到饮多演变悠悠茶史五千年陆羽茶经倡德俭茶路漫漫且璀璨主要介绍茶的起源主要介绍饮茶方式演变主要介绍陆羽茶经主要介绍茶叶对外传播

陆羽茶经倡德俭:一、陆羽生平二、《茶经》主要内容三、《茶经》的贡献

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陆羽对中国和世界的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尊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北宋诗人陈师道《茶经序》中写道: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上自宫省,下迨邑里,外及戎夷蛮狄,宾祀燕享,预陈于前。山泽以成市,商贾以起家,又有功于人者也。

陆羽(约733—约804),字鸿渐,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又字季疵,陆羽的号有很多,有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一、陆羽生平陆羽画像(唐代茶学家)唐朝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龙盖寺的智积禅师发现在一座小石桥下一群大雁遮护着一个哭泣的婴儿,于是将他带回了寺院。智积禅师以《周易》为小孩子占了一卦,因此取姓为“陆”,取名为“羽”,又以“鸿渐”为他的字。

龙盖寺的住持智积禅师,人称积公。积公是个茶癖,教陆羽的第一件事就是服侍自己与宾客饮茶,因此没多久,小陆羽就对茶叶的掌故、传说、种种用途了如指掌,并渐渐掌握了炙茶烹茶的技艺,深得积公的赞许和喜爱。纪录片《茶圣陆羽》片段在龙盖寺的日子里,积公本想让他剃度皈依,可是他感兴趣的是儒学,所以与积公闹翻了,小陆羽终于逃出了龙盖寺。逃离后,陆羽加入了一个戏班,四处演出,成为了一个参军戏的名角,因其非凡的戏剧才能与组织才能,得到了新任太守李济物的赞赏。

陆羽后来还与被贬至竟陵的前礼部员外郎、颇享诗名的崔国辅成为了忘年之交,得到了不少熏陶与指导。在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陆羽第一次向崔大夫表明了自己的志向:立志茶学研究,写一部关于茶的专著。随后陆羽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周游考察,通过对茶区的考察,标本的采集,访问山僧野老,搜集了大量关于采茶制茶的资料。因此,李济物决定将陆羽留在郡府里,不但赠他诗书,还亲自教授他诗文。此时的陆羽,才真正开始了学子生涯,这对陆羽后来能成为唐代著名文人和茶叶学家,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纪录片《陆羽与茶经(上)》片段

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笤溪(今浙江吴兴),开始闭门著书。建中元年(公元780年),陆羽所著《茶经》一书在颜真卿、皎然等朋友们的帮助下得以梓行。《茶经》的问世确立了陆羽在茶学领域的权威地位,自然受到人们的信服乃至神化,先后被人们称作茶博士、茶仙、茶神、茶圣等,其形象也被人绘画、雕塑,以当作偶像崇拜、祭祀。

它是中国第一部系统总结唐代及唐代以前有关茶事的综合性茶业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记载了茶叶生产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术、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它既是自然科学著作,又是茶文化的专著,被称为古代茶叶的“百科全书”。二、《茶经》主要内容共三卷上卷:中卷:下卷: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

一之源茶的起源、茶的形状以及功效,还有茶的名称,茶的产地有很大的关系等内容二之具记载制茶的工具,如“籝”(采茶篮)、“甑”(蒸茶器)、“规”(茶模子)等十五种记述茶叶种类和采制方法三之造《茶经》上卷

四之器:主要论述煮茶、饮茶的器皿,即24种饮茶用具,如风炉、茶釜、水方、则、纸囊、木碾、茶碗等。《茶经》中卷

《茶经》下卷烹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质的品第唐代品茶方法主要是“煮茶法”五之煮饮茶的风俗,“混茶”“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六之饮叙述古今有关茶的文献资料、诗文故事等;左思《娇女诗》、张载《登成都白菟楼》、杜育《荈赋》、《异苑》“陈务妻好茗饮”等七之事

《茶经》下卷叙述唐代全国茶叶产区的分布,分布在山南(荆州之南)、浙南、浙西、剑南、浙东、黔中、江西、岭南等8个区域40多个州,并谈各地所产茶叶的优劣八之出主要分析采茶、制茶用具可依当时环境,省略某些用具九之略指出将采茶、加工、饮茶的全过程绘在绢素上,悬于茶室,使得品茶时可以亲眼领略茶经之始终十之图

三、《茶经》的贡献总结了茶的功用价值,为茶文化的推广传播提供了理论依据。提出了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对于提升和正确评审茶叶品质具有推动作用。对饮茶、煮茶方式的总结形成了特定的品饮方法,对于我国茶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唐以前的茶叶生产及茶的饮用状况,是唐代及唐代之前茶叶科学和文化的系统总结。建立了茶学的基本框架结构,直接促进了茶叶生产和饮用的快速发展。奠定了我国世界性的茶学地位。由于《茶经》论述周详精辟,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vermonth155-2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ppt课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613506700006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