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VIP

安徽省芜湖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查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孔子称:“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墨子提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应经由“选贤”产生“政长”。《管子·霸言》强调:“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这些主张()

A.强调德治对社会改造的重要性 B.将民心视为执政的根本标准

C.旨在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秩序 D.提倡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利益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和目的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等可知,在国家治理中,孔子反对贫富悬殊,认为其会导致社会不安,墨子主张选贤治理社会,管子主张藏富于民,这些思想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社会正义的基本诉求,旨在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C项正确;材料未强调德治和民本思想,排除AB项;均平富贵和选贤任能的目的是实现政治稳定、社会和谐,而非关注弱势群体,排除D项。故选C项。

2.下图显示了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人口增长巨大差异,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兼并程度 B.经济发展水平 C.人口自然增长 D.移民流入数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末期至东汉中期(中国)。据本题图信息可知,东汉中期与西汉末年相比,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的户数和口数均出现增长,但湘江流域人口数增加幅度更大,这正好印证了中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南迁——汉代北方人口顺长江而下南迁的情况,先迁入长江中游,再迁入长江下游,也就是迁入湘江流域并在此定居的人口比江浙地区更多,D项正确;土地兼并在中国封建社会各朝代、各个地区都存在,只不过是兼并程度有差异,甚至经济开发较早的江浙地区还有可能比湘江流域更突出,排除A项;尽管南北朝时期的江南经济开发,奠定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但三吴地区(江浙地区)在此时期经济发展最快,这就说明西汉末年以来,湘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定就比江浙地区高,排除B项:“人口自然增长”在中国封建各个地区都存在,但是这不是造成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的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3.关于水稻种植,我国古代文献中留下了大量记载,据此可以看出()

“稻,美田欲稀,薄田欲稠”

《四民月令》

崔寔(东汉)

“下泉宜稻,得其宜,则利百倍”

《博物志》

张华(西晋)

“曝(稻)根令坚”;“稻无所缘,唯岁易为良”

《齐民要术》

贾思勰(北朝)

A.农业劳动模式发生变化 B.精耕细作农业有所发展

C.土地利用效率尚需提升 D.水稻种植区域得到推广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美田欲稀”“下泉宜稻”“曝(稻)根令坚”可知古代文献对水稻种植的疏密、地点和稻根培植都进行了详细记载,反映了古代稻作农业精耕细作的发展,B项正确;汉代到魏晋农业劳动模式均为男耕女织的小农经营,材料无法体现变化,排除A项;材料中精耕细作反映了劳动效率的提升,排除C项;材料未反映种植区域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

4.唐宋时期,相同工种的作坊、工匠等组成一“行”,他们接受官府的要求,筹办所需的用品,顺次担当供应所需用品的任务。“行会”起初就是关于行组织的一种形式,其重要职能为统一商品价格、限制竞争、应付官府苛索等。据此可知,唐宋时期的“行”及“行会”

A.提高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 B.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诉求

C.促使民间雇佣关系得以规范 D.有利于协调政商之间的关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他们接受官府的要求,筹办所需的用品,顺次担当供应所需用品的任务”“统一商品价格、限制竞争、应付官府苛索”等信息可知,唐宋时期的“行”及“行会”接受官府的要求并提供官府用品,应付官府苛索无度,这有利于协调政府与商人的关系,D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唐宋时期“行”及“行会”职责,无法体现工商业者地位的变化,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行‘及“行会”压制商品经济及服务官府的信息,无法体现商品经济的诉求,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他们接受官府的要求,筹办所需的用品,顺次担当供应所需用品的任务”“其重要职能为统一商品价格、限制竞争、应付官府苟索等”可知,唐宋时期的“行”及“行会”的职能没有涉及规范民间雇佣关系,C项错误。

5.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8****19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