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部分地区高三三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VIP

湖南省部分地区高三三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阅读

湖南省永州市2024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若夫志以礼安言以类使则儒道毕矣虽尧舜不能加毫末于是矣。

孝子所不从命有三: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安,孝子不从命乃衷;从命则亲辱,不从命则亲荣,孝子不从命乃义;从命则禽兽,不从命则修饰①,孝子不从命乃敬。故可以从命而不从,是不子也;未可以从而从,是不衷也;明于从不从之义,而能致恭敬、忠信、端悫②以慎行之,则可谓大孝矣。传曰:“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此之谓也。故劳苦、雕萃③而能无失其敬,灾祸、患难而能无失其义,虽见恶于其而能无失其爱,非仁人莫能行。诗曰:“孝子不匮。”此之谓也。超然客公众号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三问,孔子不对。

孔子趋出以语子贡曰:“乡者,君问丘也,曰:‘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三问而丘不对,赐以为何如?”子贡曰:“子从父命,孝矣。臣从君命,贞矣,夫子有奚对焉?”

孔子曰:“小人哉!赐不识也!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千乘之国,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争臣二人,则宗庙不毁。父有争子,不行无礼;士有争友,不为不义。故子从父,奚子孝?臣从君,奚臣贞?审其所以从之之谓孝、之谓贞也。”

子路问于孔子曰:“有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然而无孝之名,何也?”

孔子曰:“意者身不敬与?辞不逊与?色不顺与?古之人有言曰:‘衣与!缪与!不女聊。’”子路曰:“今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无此三者,则何为而无孝之名也?意者所友非人邪?”孔子曰:“由志之,吾语女,虽有国士之力不能自举其身,非无力也,势不可也。故入而行不修,身之罪也;出而名不章,友之过也。故君子入则笃行,出则友贤,何为而无孝之名也!”

(节选自《荀子·子道》)

??【注】①修饰:修养而端正。②端悫:端正、诚实。③雕萃:伤损病困;凋摧憔悴。

材料二: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篇》)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篇》)???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若夫志A以礼安B言以类C使D则儒道E毕矣F虽尧舜不能加G毫末H于是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弟,同“悌”,顺从和敬爱兄长,与《琵琶行》“弟走从军阿姨死”中的“弟”,含义不同。

B.“夫子有奚对焉”,宾语前置句,与《归去来兮辞》中的“乐乎天命复奚疑”句式相同。

C.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宗庙之事”中的“宗庙”意义相同。

D.“何以别乎”中的以,表凭借,与《齐桓晋文之事》“挟泰山以超北海”中的“以”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荀子认为顺从正道而不顺从君主,顺从道义而不顺从父亲,这是做人的最高准则。

B.孝子不服从命令的三种原因,说明对待父母忠诚、恭敬、符合道义才是“大孝”。

C.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意在阐释,服从命令要符合“礼”“义”,方是真正的“忠孝”。

D.孔子认为,有事情让子女做,有好吃的给老人享受,尽心尽力奉养父母就是孝顺。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虽见恶于其而能无失其爱,非仁人莫能行。(4分)

(2)故君子入则笃行,出则友贤,何为而无孝之名也!(4分)

14.在“孝道”中,孔子认为什么最难做到?怎样才能有孝顺的名声?(3分)

10.BDF【解析】①根据语境揣摩句意。画波浪线部分的意思是“如果能根据礼义来安排志向,根据法度来指导自己的言论,那么儒家之道也就完备了,即使是尧舜这样贤明的君主,也不能在这上面有丝毫的增益了。”②注意句式整齐对应的特点。“志以礼安”与“言以类使”在结构、句式上形成对应,若夫为句首发语词。③注意虚词标志。“矣”为句末语气词,该断开。因此该句应断为“”若夫志以礼安,言以类使,则儒道毕矣。虽尧舜不能加毫末于是矣。”

11.B【解析】句式不同,后者是宾语前置句,前者不是。

12.D【解析】孔子并不这么认为。从文本二可以看出。原文“曾是以为孝乎”“敬,何以别乎?”意思是“这样就能算孝顺了么?”“不能尊敬父母的话,凭借什么来区别呢?”,可见,孔子认为奉养父母还不够,尊敬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