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一、开发及实施背景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管

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

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

和地方课程的同时,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

要,开设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学校课程是国家课程标准

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发有利于全面落实党

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主动、生动、全面发展,有利

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特

色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我校根据实际,把学校课程做为国家课程的一种校本化开发,

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惯和实践能力,采用“自主、

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尽可能发挥

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让每个学生学有所长(chang),学有

所长(zhang)。

二、指导思想

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和专家、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

开发具有博文特征的学校课程,以表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

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

发展、身体与心剃头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研究经

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三、开发原则

1.立足本地,因地制宜

黄岛是一方古老而又美丽的土地,它不唯一灵秀的山水,

丰饶的物产,还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沧海桑田、历史变化,

许多名胜古迹令人瞩目、许多名产

WORD完美格式.

专业资料分享.

令人神往、许多风流人物流传史册。因此,我们立足本地,

让孩子们从关注身边的名胜、名人、名产开始,通过系列调查

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名胜、名人和名产,珍爱名人、关注

名胜、保护和发展名产;关注家庭、社区、民族和人类的关系,

以此激励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从小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

科学理念。

2.以动促学,发展能力

流与分享、学会分工与合作,并在自己所调查研究的领域提出

有价值的问题,在实践中学会观察、提问、调查、采访、记录、

整理有关信息,在分析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过程中,提

高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3.开放多元,崇尚个性: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

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要注意充分

发掘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和服务资源,服务于课程改革。

4.学有所长,追求实效:学校不强调每门课程都必须有绝

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强调对学生有启发性,学有所思,注

意结果的有效性、针对性。

四、课程类型:

1.学科纵深拓展课程

立足学科体系,就学科与实践的结合上纵深拓展,开发诸

如《糊口中的化学》、《糊口中的数学》等等。

2.活动类课程

将学校各项活动整合,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课程,

一体化推进学校各项活动有效开展,如《走出校园》、《学校

艺术节》、《学校科技节》、《学校体育节》、《学校读书

节》。

以做人求知为主线开发德育课程。

4.开学课程

5.毕业课程

6.特征课程

如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和周围可利用的教育资源,确定了以

体验社会,亲近自然,了解历史”为主题的研究内容。确定以

“本土三名”即“本土名人知多少”“本土名胜知多少”和“本土名

产知多少”的开发利用作为切入点,依托学校

WORD完美格式.

专业资料分享.

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培植特色学校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教材编写要求:

1.教师要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自编教材;

②选编教材;③选用优秀教材;④拓宽现有教材。

2.教材内容的挑选要存眷学生的研究乐趣,激发学生研

究积极性。内容组织要强化活动设想和实践应用,应重视引导

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内容编排应极力图文并

理解内容。内容表述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

3.教材编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关注在信息技术支持

下教材内容的互动性和生成性。

4.要重视开发和合理利用本区域所具有的历史、地理、文

化、环境等教育资源。

六、课程的

文档评论(0)

189****66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