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杀人”新解.docx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10——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PAGE10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以理杀人”新解

“以理杀人”的呐喊在思想界的上空已经飘荡了二百余年,至今仍评价不一,

众说纷云。思想的历史绝非一条晶莹剔透的河流,按照某种单纯的逻辑线条前进,

任何逻辑框架都有其阐释的边界。无论是明清启蒙思想的研究范式,还是“尊德

性——道问学”的研究范式,都无法廓清“以理杀人”所蕴涵的理论价值,或者

陷入现代性叙事结构而不能自拔,或者沉溺于单向度的历史描述而不自知。戴震

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思想,还有活生生的现实;他所要批判的也不仅仅是

作为学术思想的程朱理学,还有作为正统意识形态的程朱理学,从学术思想批判

与意识形态批判互动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戴震“以理杀人”思想,也许会看到另外

一番景象。

(一)程朱理学的二重性

不深入了解程朱理学的二重性就难以理解“以理杀人”的真正内涵。程朱理

学既是一种学术思想又是正统意识形态,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在内容上同一的。学

术思想重在理论功能,正统意识形态重在社会功能,在学术思想转化为正统意识

形态的过程中,超越性的思想被无视,精密的论证被庸俗化,危及当下政权合法

性的思想被压制,学术思想意识形态化之后,已经成为一个封闭独断的信仰体系,

二者之间无论在功能、目的上,还是在内容、形式上,都有十分巨大的差异,这

也直接导致了它们之间的紧张关系。

程朱理学的道统谱系,上有远古文化英雄,中有三代帝王,然自孔子以下,

就没有帝王列于这一传承谱系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程朱理学的道统论具有与

代表皇权的治统相抗衡的意图。然而,随着程朱理学成为正统意识形态,程朱理

学道统论的政治意图自然难以得到发展,道统论反而成为政权合法性的理论基础,

康熙在《〈四书解义〉序》中说:“朕惟天生圣贤,作君作师,万世道统之传,即

万世治统之所系也。”乾隆在一次上谕中把康熙的意思更为明确地表达为“治统

原于道统”。清廷不仅宣传“治统原于道统”,而且大力鼓吹道统、治统合一之说。

一些所谓的理学名臣在这方面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李光地说:“自朱子而来,

至我皇上,又五百岁,应王者之期,躬圣贤之学,天其殆将复启尧舜之运,而道

与治之统复合乎!”到了李光地手中,程朱理学以道统对抗治统的精神消失殆尽。

理学的宗旨大体有三,主敬,穷理,践形。仅从政治的角度说,穷理蕴涵着

对当下政权的合法性说明;主敬意味着对现有社会秩序的敬畏和维护;践形则要

求按儒家纲常伦理尽职尽责。这些思想无疑会成为正统意识形态的最为有利的思

想资源。若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宗旨则具有超越政治层面的意义,仅以主敬而

言,它本是指程朱理学的涵养工夫,程子云:“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其内

容为“主一无适”,即精神专注于一,不要有所游移。朱熹用敬贯动静、始终、

知行,主敬在他那里主要是作为穷理致知的准备条件而言的,强调的是主体在觉

醒状态下的一种特殊宁静状态。然而,官方理学家却有意凸显主敬的政治意蕴,

李光地说:“敬之一言于事君尤所重。”理学把静坐作为培养内在德性的方法,也

是主敬的一个重要方面,魏象枢却说:“即云程子静坐,如泥塑人,不过门人塑

先生,非先生自塑也,先生第居处恭耳。人有浮动之气,病弱之质,静坐却烦可

也,与圣贤学问何涉。”可见,作为正统意识形态的程术理学是对作为学术思想

的程朱理学的改造,它的主要内容是政治的而不是学术的,是务实的而不是理想

的。

程朱理学继承了传统儒学的纲常伦理思想,并且加以发展,形成一套严密完

整的伦理思想体系,并把它当作天理的体现,这对于现存社会秩序的合理性及君

权的合法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但作为学术思想的程朱理学对君权的强化又

有不利的一面。程朱理学所说的“正心”既讲“正君心”又讲“正人心”,“正君

心”是对君主的约束,“正人心”是对普通民众的约束。“正人心”的思想对于统

治者来说是大受欢迎的,而“正君心”对统治者来说就显得有些刺耳了,况且,

朱熹还把“正君心”当作重中之重:“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是大

本。”程颐在一次上书中说道:“臣以为,天下重任,唯宰相与经筵:天下治乱系

宰相,君德成就责经筵。”在程朱理学看来,所谓的“君德成就责经筵”正是“正

君心”的一个最为现实有效的途径,这也把儒者做“帝王师”的梦想表达得淋漓

尽致。历来统治者也多表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可是,一旦君主权力受到真

正威胁,那就顾不得纸面上冠冕堂皇的话了。清廷更是如此,总是想方设法来化

解理学家“正君心”的企图。乾隆在处理尹嘉铨一案就借题发挥,批评程颐:“昔

程子云天下之治乱系宰相,此只可就彼时朝政阘冗者而言。若以国家治乱专倚宰

相,则为之君者不几如木偶旒缀乎?且用宰相者非人君其谁为之?使为人君者深

居高处,以天下之治乱付之宰相,大不可;使为宰相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ujianqit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