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2)主观题.docx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2)主观题.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根据您的描述,以下是您需要的内容概述:标题: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2)主观题内容:知识回顾古诗鉴赏主观题中,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理解内容主旨是诗歌阅读的一个重要考点,但对于广大学生来说,往往会出现断章取义、把握不准确的现象,所以也是易失分题型之一。阅读方法解密:诗人思想情感“六看”法①看题目: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类型和内容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②看作者:通过作者确定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遭遇、思想主张和创作风格。③看技法:从诗歌的技法入手,有时也能迅速地把握作者

知识回顾

古诗鉴赏主观题中,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理解内容主旨是诗歌阅读的一个重要考点,但对于广大学生来说,往往会出现断章取义、把握不准确的现象,所以也是易失分题型之一。

阅读方法解密:诗人思想情感“六看”法

①看题目: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类型和内容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②看作者:通过作者确定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遭遇、思想主张和创作风格。

③看技法:从诗歌的技法入手,有时也能迅速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④看意象: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许多意象常常含有特定的含义。如“杨柳”是一个关乎离别的意象,“菊花”是一个关乎“隐逸者”的意象。

⑤看小序、注释:小序和注释常常交代了创作年代、创作缘由、创作经过或背景,注释还能帮助理解诗歌内容。

⑥看关键词、句:注意诗词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者抒情性、议论性的句子。

具体做法:通读全诗,从作者、题目、内容入手,推知大意,理解全诗,从而把握诗人情感。

强化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山房春事(其二)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本诗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都是写春天,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本诗抒发了诗人对物是人非(或盛衰无常)的感慨,《钱塘湖春行》表达的则是诗人踏春的喜悦和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解析】这首诗是吊古之作,写梁园的春景,看似怀古,实为感时。前两句从正面极写园林之萧条,后两句通过庭树春日发花写绚烂的春景,用反衬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伤感、物是人非和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钱塘湖春行》通过描写西湖蓬蓬勃勃的春意,全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景色的无比赞美和喜爱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江村①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②,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流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这首诗作于这期间。②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③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在自然中感到自由、亲切、融洽的情感。

【解析】“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的意思是“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新建的草堂刚刚落成,就有顽皮的小燕子轻快地飞过来又飞过去,没有人去理会它们,可是它们自在地玩得那么开心,真像活泼的小孩子一样。可以想象出诗人捋着胡子呵呵笑着,信步走到了江边,江上有两只白鸥在轻柔地浮游,它们或前或后,时而交颈而鸣,时而追逐着在水面上打着圈儿——它们一定是一对相亲相爱的情侣。这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大自然令人赏心悦目,作者在自然中感到自由、亲切、融洽。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中秋月①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②,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①该诗是苏轼任职徐州时与其弟苏辙中秋相聚所作。②清寒:这里指月光清亮。

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团聚的珍惜和对未来相聚的渴求(期盼)、忧虑(担忧)、哀伤。

【解析】本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是说,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明月圆,更值兄弟团聚,所以词人才会赞叹“此生此夜”之“好”。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在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此生此夜”一句抒发了词人对亲人此时团聚的珍惜之意。“明年明月”抒发了词人对明年相聚的期盼。“何处看”表达了词人的忧虑哀伤之情,不知明年还能否与亲人相聚。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是一首怀古咏志之作,作者采用三问三答来结构全篇,你从这三问三答中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读出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壮志,同时也暗含年华老去、报国无门的愤懑,以及对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复国的慨叹。

【解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是说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此可读出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壮志;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句,暗含词人年华老去、报国无门的愤懑;

从“生子当如孙仲谋

文档评论(0)

173****38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一线资深高中语文教师,十二年教学经验,语文教学组长,研究并擅长高中语文阅读和作文教学。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