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制度的演进影响市场绩效的实证分析》11000字.docx

《IPO制度的演进影响市场绩效的实证分析》11000字.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PO制度的演进影响市场绩效的实证分析IPO制度的演进是中国A股市场近十年经历的7次IPO暂时停摆带来的影响,以及随后的九次IPO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历史沿革方面,国内1960年代至1970年间IPO的发行模式较为传统,以第一次公开发行为例,其发行率为114,并在1970年代中期达到顶峰,而此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大幅度上涨此外,国内外投资者对其未来的发展也持乐观态度,认为IPO有可能推动股市行情进一步发展IPO制度的主要问题是定价方式过于依赖市场供求关系,导致了新股定价偏高,

PAGE4

IPO制度的演进影响市场绩效的实证分析

摘要

中国A股市场自成立以来已经历了7次IPO暂停,相应的伴随着9次IPO定价机制的市场化改革。无论是从IPO监管模式、定价方式或者发行方式都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新股发行高市盈率、高抑价、高超募资金的现象仍然没有得到遏制,IPO效率的低下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这些改革一直停留在边缘层面,未能就核心问题进行大的改变,IPO深水改革被拖延。本文试图从我国曾对新股发行制度和发行方式进行了一系列旨在提高新股发行定价市场化程度、发行市场效率的改革进行研究,同时对市场绩效进行分析。文章将首先介绍IPO制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其次,简略回顾我国IPO制度历史沿革;再次,分析中国当前IPO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阐明制度改革的意义及仍需加强的环节,从而得出结论:该转变在短期内还是无法实施的,而是需要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

关键词:IPO制度;改革;市场绩效

目录

TOC\o1-3\h\z\u一、引言 1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1

(二)研究现状 1

(三)主要研究内容 3

二、我国IPO制度的历史演进 3

(一)IPO制度的发行方式 3

(二)IPO制度的定价方式 4

(三)我国IPO制度的变迁 5

三、IPO制度的演进影响市场绩效的实证分析 5

(一)IPO制度改革对主板市场的影响 6

(二)IPO制度改革对中小板市场的影响 7

(三)IPO制度改革对创业板市场的影响 7

(四)实证模型 8

(五)数据的搜集与来源 8

(六)实证检验 8

(七)研究结果分析 10

四、结论建议 12

(一)结论和展望 12

(二)IPO制度未来的改革建议 13

参考文献 14

一、引言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我国新股发行制度虽然历经改革,但是确实仍然存在严重IPO制度扭曲,严重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正常功能的发挥,新股高抑价发行、高市盈率发行、高超募资金发行严重降低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使得二级市场上的普通投资人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严重的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中国A股市场已经经历了7次IPO暂停,每一次都是由于各种非市场化的原因造成的,7次IPO暂停的背后也相应的伴随着9次IPO定价机制的市场化改革。首次公开发行,是指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是公司常用的募集资金的方式之一。我国新股发行制度虽然历经改革,但是确实仍然存在严重IPO制度扭曲,严重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正常功能的发挥,新股高抑价发行、高市盈率发行、高超募资金发行严重降低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使得二级市场上的普通投资人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严重的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中国A股市场已经经历了7次IPO暂停,每一次都是由于各种非市场化的原因造成的,7次IPO暂停的背后也相应的伴随着9次IPO定价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因此,研究我国长期业绩与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影响长期绩效的原因,有助于完善我国市场的机制,提高我国投资者对于的理性态度,从而使得我国股票市场逐步走向完善和规范[1]。

(二)研究现状

国外对IPO制度改革的研究要早于我国,国外学者的研究大多聚焦于新股的抑价现象上。Ibbotson(1975)最早提出了IPO抑价这一概念,他的研究是基于1960-1970年的IPO样本,他发现这一时期的抑价率是11.4%。之后更多的学者加入了这一领域的研究中[3]。Ritter和Welch(2002)对1980-2001年美国新股发行首日的抑价率进行了统计,结果为18.8%。证实了世界上资本市场最发达的美国也存在IPO的抑价现象,也证明了这一现象的普遍性[4]。Rock(1986)基于“信息不对称”,提出了“赢者诅咒”的假说:这个假说的观点是,新股发行抑价是对处在信息不对称的中劣势一方的补偿,在IPO的过程中投资者可以按照对信息的掌握程度分为优势投资者和劣势投资者,又是投资者因为掌握了更多地有效信息所以能够做出相对有效地估值。当新股发行时,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内心的估值来抉择是否要大量买进新股,而劣势投资者因为没有合理的估值信息所以买进了大量的高估的新股,当劣势投资者发现这样的事实时选择退出新股的买进。但是能够顺利发行也离不开劣势投资者的参与[6]。该假说由〔提出,他假定由于存在着卖空限制以及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未来的现金流及潜在成长性有不同的预测,那些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未来走势表现的最为乐观的投资者将会成为买者[7]。而且乐观的投资者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估价将大大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021271230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关注原创力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