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语文全程复习教案-人教版11.doc

2010届高考语文全程复习教案-人教版11.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讲文言文阅读(上)

文言文阅读是很重要的一项学习内容。高中学生应当进一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基本要求是:能够独立读懂浅易的文言文。所谓“读懂”,包括两大方面:其一,理解语句的意思;其二,把握文意并进行分析、概括。在此基础上,能对教材中的文学名篇做一点鉴赏。在阅读过程中还应注意整理、积累有关中国古典文学的常识。

一、理解句意

理解句意应具体落实到以下四项能力上:

.实词的理解

这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文言实词是影响文言文阅读的大碍。阅读时可以借助一些工具书,比如商务出版社的《文言实词》,由北大教授编写的《文言文常用字字典》,当然词语具体的意思还应该结合语境理解。

.文言虚词的理解

虚词数量不多,比如常见的“知、乎、者、也、其、则、以、焉、哉”等,用法、功能应该掌握。

.辨析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

这需要把文言文真正理解,即用现代汉语表达出来,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同时也涉及“句读”的问题。

以上问题要充分的解决,对词义解析是个关键。可以通过对实词和虚词的区分来掌握。

()实词词义解析示例

①古今义不同

例如,“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中的“可怜”就是古今义不同的词。这里的“可怜”是可爱的意思,像杜甫有句诗,“百花高楼更可怜”中的“可怜”也是可爱的意思。

再如,“(蔺)相如前进缶”中的“前进”是“前”与“进”两个单音词组合的短语,意思是“走上前呈献”,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前进的意思相去甚远。

再比如《孔雀东南飞》中“渠”与今天说的渠水不一样,而是作为人称代词使用。古今异义现象,在文言虚词中也存在,如“特与婴儿戏耳”中的“特”字应取古义“只”、“只不过”的意思,而不能视作现代汉语中的“特别”、“特意”。再比如“亲戚”的古今含义也是有区别:“亲”和“戚”有专指义,一个指父系,一个指母系,是有血缘关系的。

②一词多义

例:下面各句中的“疾”字就有各自的使用意义: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疾,痛心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疾,强烈

.若皇上于阅兵时疾驰入仆营。疾,快速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疾,妒忌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憎恨

.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疾,痛苦

疾:疾病、痛苦、憎恨、痛心、快速、强烈、妒忌

许多文言词语有多个义项,其中大多数义项与现代汉语中该词的义项基本相同,应记住的是今之不用的古义项。应记忆一些课文的例句。遇到多义词,先不忙定解,注意与它搭配使用的词语的意思,再从识记的义项里选出较为接近的试一试,相互比较,通盘考虑后再确定词义。

③形异义同

例如,下面各句中画横线的词,词义都比较接近: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过者,受下赏

.屈平之作《离骚》……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斥骂毁谤批评讽喻

(项“谤”与项“刺”的使用意义最为接近)

熟悉的字,陌生的义;陌生的字,熟悉的义。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很普遍。阅读时,要格外留意。

④通假现象

通假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古时字少,一个字代几个字使用,同时也可能是古人写错了字后就一直沿用了下来了。比如《鸿门宴》中“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通“早”。

例如,下列句中画横线的字都是通假字。

.相如奉璧奏秦王(“奉”通“捧”)

.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县”通“悬”)

.堕军实而长寇仇(“堕”通“毁”)

.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趣”通“趋”)

不识通假,往往造成曲解词义,影响正确理解文意。辨识的根本方法是以字义为出发点,以字音为依据来揣摩,发现意思讲不通了或不合事理,就要考虑到“通假”的问题了。

完全掌握通假字要靠积累,一点一滴的积累。

⑤实词活用

文言中实词活用,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词性的变化

第二方面:特殊的动宾关系

例如,下列句中画横线的词,在使用时都有词性变化的特点。

.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

.庞涓自知智穷兵败

.此三子……与臣而将四矣

“此三子……与臣而将四矣”,这里一个数词“四”不是数词,它有动词的意思:有四个、有四位。“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其中“芽”是发芽,名词作动词用。

“穷”,不是穷富的“穷”,是用尽了的意思。

名词变为动词主要体现再下面几个方面:

◎名词前有副词修饰,名词动用。如“失时不雨”,“不”为副词,“雨”作“降雨”讲。

◎后带宾语,名词动用。如“左右欲刃相如”,“刃”后带宾语“相如”,“刃”作“杀”讲。

◎名词后带补语,名词动用。如“一狼洞其中”,“洞”后带补语“其中”,“洞”作“打洞”讲。

下面是名词作状语的功能:

.(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

.吾得兄事之

.得佳者笼养之

◎名词用在动词前起到修饰、限制作用时,名词已经活用了,具体怎样解释,要结合语境和它的作用来考虑。

◎一般来说,当某一个实词在语句中的常规位置或语法作用出现了变

文档评论(0)

150****517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