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说“木叶”》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解析版)(对点训练)-【教考衔接】高一语文对接高考之教材中的考点(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

9.《说“木叶”》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解析版)(对点训练)-【教考衔接】高一语文对接高考之教材中的考点(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说“木叶”》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寒江上有怀

【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①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迷津:事见《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不写“叶落”而写“木落”,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写“落叶”而写“落木”有异曲同工之妙。

B.颔联“遥隔”指客所与诗人的故乡遥遥相隔,不能归去。一个“隔”字就流露了思乡之情,用词贴切。

C.“孤帆天际看”,运用对写,主客移位,想象家人们因思念自己而遥望天际孤帆,期盼自己的归去。

D.“迷津欲有问”运用典故,表现诗人在长安碰壁之后羡慕田园生活,而与官场决裂的归隐之意。

2.本诗第六句“归帆天际看”,有的版本作“孤帆天际看”。请结合诗句,比较“孤”“归”这两个字表达效果的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盆梅

刘敏中①

纤条渐见稀稀蕾,孤根②旋透温温水。但得一枝春,谁嫌老瓦盆?寒愁芳意懒,移近南窗暖。却怕盛开时,香魂来索诗。

【注】①刘敏中,元代文学家,一生为官清正,尽管境况清贫仍以时事为忧。②词人《鹊桥仙》中有“孤根如寄,高标自整”句。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首二句一写景,一叙事,表达了词人对于梅花的喜爱之情,曲尽其妙。

B.词中以“一枝春”与“老瓦盆”对举,显示出词人所爱是梅花而非瓦盆。

C.“寒愁芳意懒”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巧妙地刻画出梅蕾因天寒生愁的情态。

D.本词明白晓畅,无艰深之语,“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清新可喜。

4.有人认为此词咏梅只表喜爱,绝去寄托;有人则认为此词既是咏物,又是自咏。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全词简析。

5.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青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磐石上,垂钓①将已矣。

[注]①东汉高士严光(字子陵)拒绝光武帝刘秀之召,拒封“谏议大夫”之官位,隐居垂钓。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四句对青溪作了总体介绍,然后采用“移步换形”的写法,顺流而下,描绘了青溪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面。

B.“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著一“喧”字,给人以强烈的听觉冲击,“静”字写出了松林的茂密、安谧。一动一静,动静结合,表现了环境的生机、热闹。

C.本诗自然、素雅,写景抒情均不刻意为之,韵味隽永,醇厚清淡而有韵致。

D.此诗借名不见经传的青溪,来印证自己的内心。从青溪的天然景致中发现了与诗人情趣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

(2)“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简要说明诗歌最后四句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十三)

陈子昂(唐)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①林。

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

杀身炎洲里,委羽玉堂阴。

旖旎②光首饰,葳蕤③烂锦衾。

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

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注释:【1】珠树:即三珠树。《山海经·海外南经》:“三珠树在厌火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2】旖旎:本为旌旗随风飘扬貌,引申为柔美貌,犹言婀娜。【3】葳蕤:草木茂盛枝叶下垂貌。

6.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首两句描绘翡翠鸟在三珠树上筑巢,享受自由自在的安乐生活。

B.“何知”二句写美人因翡翠鸟的珍丽羽毛,对它如黄金一般喜爱。

C.“杀身”二句写翡翠鸟被杀的残酷结局,它的羽毛被抛弃到玉堂的阴凉处。

D.“岂不”二句写出翡翠鸟即使远走高飞,也难逃被罗网追杀的悲惨命运。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知”句中的“美人”既是实写,也是虚写,也可推测出致使翡翠鸟遭遇不幸的原因。

B.“旖旎”二句中“光”“烂”表现力强,凸显羽毛的价值。

C.“栖在珠树”与“委羽玉堂”前后对照,巧用对比,为下文的“叹息”伏根。

D.感遇诗常抒发个人际遇之感慨,本诗怨伤情绪浓重,风格尖峭直露。

8.本诗寓意丰富,看似句句说鸟,实则句句写人。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人寄寓了哪些复杂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子规

吴融①

举国②繁华委③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①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湖南一带),本诗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本诗从蜀帝杜宇离开故国死后魂化杜鹃的故事落笔。②国:指故国。③委:舍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