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新版】.doc

202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新版】.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页码页码/NUMPAGES总页数总页数

202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新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惊骇(hái)惧惮(dàn)掳去(lǔ)

B.伛身(yǔ)凹凼(dàng)颔之(hán)

C.粗拙(zhuó)愧怍(zuò)自矜(jīn)

D.疮疤(chuāng)攥着(zuàn)涎水(xián)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A.西蜀幕色麂子荆棘

B.恩惠感慨恍惚垦切

C.陡峭譬如鸿濡淤泥

D.简陋案牍监督拖沓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为了还原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真实形象,小编搜集了一些李光耀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B.说起土肥原,这是日本侵华史上一名当之无愧的人物。

C.他立下过军事奇功,也遭遇过四面楚歌,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

D.在西方基督教国家里,《圣经》是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书,也是多数人必读的一部书。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屠呦呦科研团队研究出了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B.针对近来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几个学校的领导进行了深刻反思。

C.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D.一堂堂看似普通的体育课,不仅影响青少年的体育价值观,更直接地关系到他们的身体健康。

5、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②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③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④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A.①拟人②比喻③夸张④复沓

B.①互文、排比②对偶③比喻④对偶

C.①比喻②对偶③夸张④对偶

D.①互文、对偶②顶真③拟人④复沓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你遇到什么事,人家才肯帮助你。

①这样的人不需要考虑何时会露出马脚,自己的内心会一直很踏实。

②同时,因为你人前、人后脸孔合一,别人与你相处,内心也更加踏实。

③人前、人后脸孔一致的人,更有机会走向人生的远方。

④一个人内心踏实,想干点正经事就放得开手脚,假以时日,就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就。

⑤别人的内心踏实了,自然也就愿意向你交出心来。

A.③④②①⑤ B.③①④②⑤

C.④③①②⑤ D.⑤②①③④

7、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

(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3)《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用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荒凉、凄冷的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欢迎远方客人的宴会上可引用孔子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七年级(2)班在年级篮球赛中输掉了第一场比赛,队员们垂头丧气,队长用《〈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鼓励队友,要大家坚定信心,迎接下一场挑战。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二石兽并沉焉(_________

文档评论(0)

159****733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