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全国碳金融中心行动方案.pdf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设全国碳金融中心行动方案

为抢抓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落户的机遇,加快推进建设碳

金融市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结合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减污、降

碳、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不断完善我市碳金融基础设施,持续丰富

碳金融产品供给和综合服务体系,进一步聚集碳金融智力和人才资源,

优化碳金融政策环境和保障机制,初步将建成全国碳金融中心。到

2025年末,实现以下目标:

——建成支撑碳市场和碳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全国碳排放权注册、

登记、结算中心。

——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特色明显、交易活跃,建成辐射经

济带的生态资源权益交易中心。

一碳金融产品创新和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机构、人才、资金

及技术等要素资源集聚,建成立足城市、辐射碳金融生态圈。

一各类市场主体广泛深入参与碳市场交易建成碳市场的核心

节点、结算枢纽及碳定价中心。

二、重点任务

(-)完善碳市场交易机制。推动年能耗量5千至1万吨标准

煤的企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范围,实现参与全国碳市场企业100%履

约。推动金融机构参与碳交易市场,扩大碳市场参与面。严格落实碳

排放目标硬性约束,利用市场机制激发碳排放主体参与碳交易积极性,

推动实施初始配额的有偿分配,并逐步扩大有偿分配比例。创新碳排

放权交易产品,新增核证自愿减排量(HBCER)等交易品种。

(二)深化碳市场平台建设。支持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机

构整合各类碳减排量权益登记功能,对投融资项目碳减排量、绿色电

力减排量集中备案、确权和登记,开展工业碳排放和产品碳足迹核算

与登记,逐步形成国家排放因子数据库。加快组建碳清算所,争取获

得国际碳交易资金清算资质。探索发布全国碳市场指数和低碳产业指

数。有序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试点、水权交易试点,完善用能权市场

化交易机制,建设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市场。

(三)夯实碳交易基础保障。加强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支持建

立碳减排认证评级体系,确保碳排放权数据准确可靠。制定地方性绿

色企业、绿色项目评价指南,为市场主体〃标绿〃〃识绿〃,建立全

市碳减排企业(项目)库。强化碳减排征信信息的分析与运用,推出

针对控排企业的征信数据服务。做好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的组织实

施和监管,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内容共享至全市信用信息平台、金融

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四)培育碳金融组织机构。鼓励金融机构设立碳金融事业部、

专营机构等。推动地方法人银行制定碳金融业务发展战略框架。探索

开展基于碳金融的绿色银行分类评级,授牌一批〃零碳银行〃。引进

和培育碳资产管理、碳信用评级、碳咨询研究、碳核算核查、碳审计、

碳交易法律服务等碳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形成全国领先的碳金融产业

链服务格局。

(五)延伸碳金融产品服务。持续开发推广与碳排放权相关的碳

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展碳排放权、碳汇收益权、排污权抵质押贷款及

低碳项目支持贷款业务,深化碳债券、碳信托、碳保险等产品创新,

推广绿色资产证券化融资工具,探索碳远期、碳期权、碳掉期等金融

衍生品。建立健全全市碳普惠体系,开设企业和个人碳账户,拓宽企

业和个人碳账户应用场景,鼓励企事业单位及个人使用碳积分抵消碳

排放。

(六)拓宽市场主体融资渠道。支持企业发行碳中和领域债券,

推动地方法人银行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支持有条件的市场主体发行绿

色公司债券。将符合条件的绿色低碳发展项目纳入政府债券支持范围,

推动发行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充分发挥碳达峰基金功能,鼓励社会

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引导创业投资、私募

股权投资支持低碳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低碳转型。建立〃绿种子〃上

市后备企业库,优先支持绿色企业上市挂牌融资。

(七)强化碳金融标准建设。出台碳排放权质押等碳金融业务指

I

弓,制定并试行碳金融标准。推广应用绿色债券信用评级规范、环境

权益融资工具标准等。构建碳金融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探索开展碳贷

款、碳保险、碳基金等专项统计。探索建立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制

度,出台金融资产碳足迹评级标准。鼓励数字技术与碳金融深度融合,

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开展绿色定量定性分析,建立绿色信息监

测与分析模型,提升绿色企业、绿色项目智能识别能力,提高

文档评论(0)

mi manch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