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地理学教学大纲 .pdfVIP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1

《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是兼跨“社会

科学”和“自然科学”两个学科领域的学科。地理环境处于大气、陆地、水域的交接部分,由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与人类智慧圈五大圈层构成。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上至

大气对流层的顶部,下至岩石圈的表层,是融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在现代

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了解当代中国

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

能力;能够独立与人合作,运用地理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

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

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

(一)、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

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二)、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

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

2

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兼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个学科领域,与历史、政治、物理、化学、

数学等学科联系密切。

四、参考教材体系

参考教材:《海洋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鹿守本编著,1999)、《蓝色

的国土》(广西教育出版社,杨文鹤著,1998)、《富饶的宝藏》(广西教育出版社,柯贤坤著,

1998)、《海岸—通向海洋的虹桥》(广西教育出版社,王颖著,1998)、《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

(科学出版社,陈学雷著,2000)、《地球科学概论》(地质出版社,陶世龙等编著,1999)、《普

通水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邓绶林主编,1985)、《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潘树荣

主编,1985)、《水文与地貌》(华东师范地学出版社,周泽松主编,1992)、《自然地理基础》(商

务印书馆,南京大学等编,1983)。

五、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一)授课内容以教材为主,教材担负起形成整个课程体系系统性和完整性的任务,是学生

学习的主要媒体形式。因此教材要概念及原理要清晰、条理分明、深入浅出、便于自学,并要注

意加强导学。在内容上要紧密围绕培养目标,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反映当代新课改的精神。

(二)教学建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

动;采用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重视地理教学信息

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

3

六、课程教学总学时数与学时分配

(一)课程教学总学时数72学时。本课程在第二学年开设,2节/周。

(二)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授课学时(包括课内实践)

第一章宇宙环境12

第二章大气环境10

第三章海洋环境6

第四章陆地环境8

第五章人口与聚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439069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线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