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对健康的危害.pdf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危险化学品

由于化学品的毒性,刺激性,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腐蚀性,麻醉性,窒息性

等特性,所以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是一项重要内容:

1、毒物的分类:毒物的分类方法有多种,而常用的分类方法是将毒物分为以下几类。

1.1金属和类金属

常见的金属和类金属毒物有铅、汞、锰、镍、铍、砷、磷及其化合物等。

1.2刺激性气体

是指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气体。它是化学工业常遇到的有毒气体。刺激性

气体的种类甚多,最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

硫酸二甲酸等。

1.3窒息性气体

是指能造成机体缺氧的有毒气体。窒息性气体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血液窒息性气

体和细胞窒息性气体。如氮气、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硝基苯的蒸气、氰化氢、

硫化氢等。

1.4农药

包括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等。农药的使用对保证农作物的增产起着重要

作用,但如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过程中末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引起中毒。

1.5有机化合物

大多数属有毒有害物质,例如应用广泛的有机溶剂,如苯、甲苯、二甲苯、二硫化碳、

汽油、甲醇、丙酮等;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苯等。

1.6高分子化合物

高分子化合物本身无毒或毒性很小,但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可释放出游离单体对人

体产生危害,如酚醛树脂遇热释放出苯酚和甲醛而具有刺激作用。某些高分子化合物由于

受热、氧化而产生毒性更为强烈的物质,如聚四氟乙烯塑料受高热分解出四氟乙烯、六氟

丙烯、八氟异丁烯,吸入后引起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常用的单体多

数对人体有危害。

2、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毒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体内,在工业生产中,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

进入体内,亦可经消化道进入,但比较次要。

2.1呼吸道

是工业生产中毒物进入体内的最重要的途径。凡是以气体、蒸气、雾、烟、粉尘形式

存在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侵入体内。人的肺脏由亿万个肺泡组成,肺泡壁很薄,壁上有

丰富的毛细血管,毒物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会通过肺泡壁进入血循环而被运送到全身。

通过呼吸道吸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其在空气中的浓度,浓度越高,吸收越快。

2.2皮肤

在工业生产中,毒物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亦比较常见。脂溶性毒物经表皮吸收后,还

需有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所以水、脂皆溶的物质(如苯胺)易被皮肤吸收。

2.3消化道

在工业生产中,毒物经消化道吸收多半是由于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手沾染的毒物随进

食、饮水或吸烟等而进入消化道。进入呼吸道的难溶性毒物被清除后,可经由咽部被咽下

而进入消化道。

3、对人体的危害

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为引起中毒。中毒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毒物一次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后可引起急性中毒;小量毒物长期进入人体所引起的

中毒称为慢性中毒;介于两者之间者,称之为亚急性中毒。接触毒物不同,中毒后出现的

病状亦不一样;现按人体的系统或器官将毒物中毒后的主要病状分述如下。

3.1呼吸系统

在工业生产中,呼吸道最易接触毒物,特别是刺激性毒物,一旦吸入,轻者引起呼吸

道炎症,重者发生化学性肺炎或防水肿。常见引起呼吸系统损害的毒物有氯气、氨、二氧

化硫、光气、氮氧化物,以及某些酸类、酯类、磷化物等。

3.1.1急性中毒

3.1.1.1急性呼吸道炎

刺激性毒物可引起鼻炎、咽喉炎、声门水肿、气管支气管炎等,症状有流涕、喷嚏、

咽痛、咳嗽、咯痰、胸闷、胸痛、气急、呼吸困难等。

3.1.1.2化学性肺炎

肺脏发生炎症,比急性呼吸道炎更严重。患者有剧烈咳嗽、咳痰(有时痰中带血丝)、

胸闷、胸痛、气急、呼吸困难、发热等。

3.1.1.3化学性肺水肿

患者肺泡内和肺泡间充满液体,多为大量吸入刺激性气体引起,是最严重的呼吸道病

变,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患者有明显的呼吸困难,皮肤、黏膜青紫(紫绀),剧咳,带

有大量粉红色泡沫痰,烦躁不安等。

3.1.2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铬及砷化合物,可引起鼻黏膜糜烂、溃疡甚至发生鼻中隔穿孔。长期低浓度

吸人刺激性气体或粉尘,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重者可发生肺气肿。某些对呼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2****14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