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4版)推荐意见.docx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4版)推荐意见.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4版)

推荐意见

一、流行病学

推荐意见1:对HIV/AIDS患者的配偶和性伴、与HIV/AIDS患者共用注射器的静脉药物依赖者、HIV/AIDS患者所生子女,以及具有疑似HIV感染高危行为和(或)临床症状的临床就诊者,医务人员应主动提供HIV相关检测及相应的咨询服务(C1)。

三、实验室检测

推荐意见2:HIV筛查试验阳性者需进一步通过补充试验包括抗体补充试验(HIV-1/2抗体确证试验)和核酸补充试验(HIV-1核酸定性和定量检测)来确认HIV感染(A1)。

推荐意见3:初治HIV感染者在启动ART之前应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新确诊HIV感染者或使用CAB-LA进行PrEP后仍感染HIV的患者,如考虑存在HIV对INSTI耐药,则应进行整合酶基因突变检测(C1)。

六、诊断标准

推荐意见4:HIV感染的全过程可分三个期,即急性期、无症状期和AIDS期;HIV/AIDS的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慎重做出诊断,并进行临床分期(A1)。

七、常见机会性感染

(一)PCP

推荐意见5:PCP的病原治疗首选SMZ-TMP,甲氧苄啶15~20mg·kg-1·d-1,SMZ75~100mg·kg-1·d-1,分3~4次用,疗程为21d;重症患者(PaO270mmHg或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35mmHg)早期(72h内)可应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或静脉用甲泼尼龙)治疗,激素总疗程为21d(A1)。

推荐意见6: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的HIV/AIDS患者应使用SMZ-TMP预防PCP,一级预防为1片/d,二级预防为2片/d;ART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到200/μL并持续≥3~6个月可停止预防用药(A1)。

(二)结核病

推荐意见7:HIV/AIDS患者在每次就诊时均应系统接受结核病筛查,临床上应注意结合病史、结核病典型症状和体征,以及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系统筛查结核病的可能(B1)。

推荐意见8:HIV/AIDS患者结核病的治疗原则与普通结核病患者相同,但抗结核药物使用时应注意与抗病毒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A1)。

推荐意见9:所有合并结核病的HIV/AIDS患者无论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的高低均应尽早接受ART,推荐在抗结核治疗后2周内尽早启动ART。对于合并耐药结核病的患者,在使用二线抗结核药物后8周内开始ART;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患者,通常建议在抗结核后的4~8周启动ART(C1),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AIDS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建议在启动抗结核治疗后2周内启动ART。

(三)NTM感染

推荐意见10:HIV/AIDS合并NTM感染主要为MAC感染,确诊MAC病有赖于从患者血液、淋巴结、骨髓及其他无菌组织或体液中培养出MAC(A1)。

推荐意见11:MAC病首选病原治疗方案为:克拉霉素500mg/次,2次/d(或阿奇毒素500mg/d)+乙胺丁醇15mg·kg-1·d-1,同时联合应用利福布汀(300~600mg/d)。严重感染及严重免疫抑制(CD4+T淋巴细胞计数50/μL)患者可加用阿米卡星(10mg·kg-1·d-1,肌内注射,1次/d)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如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B1)。疗程通常至少为12个月。抗MAC治疗开始2周后尽快启动ART(B1)。

(四)CMV感染

推荐意见12:CMV性视网膜炎的确诊有赖于检眼镜检查,治疗可选择更昔洛韦、缬更昔洛韦、膦甲酸钠,疗程为2~3周;局部治疗:玻璃体内注射更昔洛韦或膦甲酸,每周重复1次,疗程到视网膜病变被控制、病变不活动为止(A1)。

推荐意见13:不推荐HIV/AIDS患者对CMV感染进行一级预防。二级预防方案推荐首选更昔洛韦(1.0,3次/d,口服),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μL且持续3~6个月以上时可考虑停止二级预防(B1)。

(六)弓形虫脑病

推荐意见14:弓形虫脑病病原治疗首选乙胺嘧啶(负荷量为100mg,口服,2次/d,此后50~75mg/d维持)+磺胺嘧啶(1~1.5g,口服,4次/d),替代治疗:SMZ-TMP(3片,每日3次口服)联合克林霉素(600mg/次,静脉给药,每6h1次)或阿奇霉素(0.5g/d)。疗程至少为6周(A1)。

推荐意见15:对无弓形虫脑病病史但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且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的HIV/AIDS患者应使用SMZ-TMP(2片/次,1次/d)来预防弓形虫脑病(B1)。接受ART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到200/μL并持续3个月,可停止预防用药(A1);或ART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100~200/μL,病毒载量持续低于检测下限3~6个月,也可考虑停止预防用药(B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资料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