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诗社》观后感范文参考5篇.pdf

《死亡诗社》观后感范文参考5篇.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死亡诗社》观后感范文参考5篇

《死亡诗社》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育人者如何在体制和教条下

成为放逐者的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死亡诗社观后感,希望对大

家有所帮助。

死亡诗社观后感篇1

影片讲述了一个特立独行的老师和一群年轻学生的故事。老师的

思想别出心裁、与众不同。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思想过于超前,这本

不是一件坏事,却不被当时的大多数人接受。这大多数人,包括老师

的同事、上司也就是校长、以及学生家长。而学生是理解并接受他的,

因为他适应了年轻人的天性,让他们做他们喜欢的事情。

影片以Neil的死亡达到高潮。我们说一个人自杀,是要放在一

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去分析的,举个例子来说,我国今天,许多人因为

适应不了改革开放以来,社转型期带来的思想冲击还有的个人信仰

缺失而自杀。而我注意到影片首映是在1986年6月的加拿大,所以

说这部电影的年龄可能比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还要大,那时候还没有

像现在这样普及的论坛一类形式的诗社,更没有什么第课堂活动,

学校传统的管理制度更让人觉得压抑沉重。

作为Neil的父母——如果我是Neil的父母,我肯定为儿子的

表演天赋和才华感到骄傲的,毕竟这是一件好事啊!而他的父母却百

般要求他成为一名所谓体面的医生,禁止他的一切兴趣爱好,这个就

有点儿极端了。

Neil的死,有学校,有家庭,有社的责任,老师只不过是表

面上的原因,只是一个导火索。那么为什么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老师

的身上呢?

因为,久负盛名的学校要保住它的名誉。这个学校如果要维持它

的正常运转,就必须牺牲一个可怜的老师的利益,老师只不过是一个

替罪羊,是整个教育系统中一个最小的螺丝钉,一个人的力量是无力

改变长久形成的庞大的传统教育体制的。而传统的教育模式之所以存

在那么长的时间,也一定有它存在的合理之处。

作为先驱者,Neil的这位老师的牺牲意义是很大的。任何一项

革命或改革,都必然有先驱牺牲。毕竟改革是利益关系的调整,在教

育也在趋利的时代,我相信像meil老师一样正直的教育工作者依然

大有人在。虽然一小步一小步的,但在坚定地在改变我们的理念。

令人欣慰的是,影片的最后,大部分学生都站在桌子上为默默地

目送老师离开,这也是这个老师最大的欣慰吧!也赋予我们了一些对

当今教育体制的深刻的警醒和思考。

死亡诗社观后感篇2

电影《死亡诗社》是北美高中的电影教材,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极

高的评价。电影中,威尔顿预科学院是一所闻名遐迩的贵族学校,一

向都是以传统、守旧的方法来教育学生。可是新来的基廷老师却一改

学校的常规,让学生们解放思想、展示天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

力。虽然这些“离经叛道”的教育方法,激活了孩子们的聪明才智,

春风化雨般让学生对学习着了迷,却因为不符合学校与家长传统、保

守的教育理念而糟到学校和家长的反对。在尼尔家长扼杀他的兴趣导

致尼尔自杀之后,基廷老师被当作替罪羊而开除掉。在基廷恋恋不舍

地离开时,孩子们深情而绝望的呼唤声永远回响在教室里……

我想看了这部电影,大家可能有两方面的认识。这部电影所反映

的时代背景,是在西方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一方面,电影所

反映的家长、学校和社大环境,与我们的现在情况是有点相似的,

都是比较注重传统守旧的教育方法。另一方面,现实中我们老师及学

生对教育的渴望,与电影中师生的渴望也是比较相似的。关于这两个

方面的评价,网络上有大量的影评,不再赘述。这里,我想通过几个

人的例子来阐述我的一些观点。

第一个人是欧阳代娜。在她的经验中有三句经典“在社大课堂

中学步”,“在继承与扬弃中探路”,“在开创中阔步”。她原本不是教

师,经历过多种职业之后,在鞍山十五中搞了8轮20年的教育实验,

自编教材、自创教法,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就,对我国的教育改革与

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她曾经让自己初三的学生参加考高语文考试,

高出高考平均分10分多。这一切源于她曾经在“延安抗小”的学习

经历:“学生们可以自编教材,要了解什么知识,就走到社上,向

各部门去‘采访’。比如要了解社治安,学生们就去局采访有关人

士。自然课讲到大豆,孩子们就亲手种植大豆,观察它的叶子和根

系……”

第个人是孙维刚。他是一名普通数学老师,在学校最困难的时

候,他和学校领导商定了方案,实施了从初一到高三大循环教育实验,

搞了三个轮回,将教学与生活融入到学生中去,让那些“只拥有一只

翅膀的天使们”“拥抱着飞向天堂”,将原本招生困

文档评论(0)

134****32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