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石油地质学精品课程.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

教学目的:了解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的化学组成及物理性质,使学生

对本课程所讨论的物质对象有一些基本的认识,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油、气的化合物组成和油田水的特征及水型。

难点是石油的组分组成和生物标记化合物、天然气的相图以及油气的同位素分

布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主要教学内容:

石油的概念;石油的组成——元素、化合物、馏分、组分等;石油的分类;

海陆相石油的区别;石油的物理性质。(石油工程专业适当补习相关有机化学内

容)

天然气的概念(广义和狭义);天然气的产类型;天然气的组成——烃类

和非烃类组分;天然气的物理性质。

稳定同位素的概念及表示方式;同位素的分馏作用及分馏效应;油、气的稳

定同位素组成——主要是碳和氢,硫、氮、氧作简要介绍。(石油工程专业只讲

碳、氢同位素分布的表示及油气中碳、氢同位素的分布范围)

油田水概述;油田水的产状,包括贮存状态、与油气的位置关系;油田水的

来源;油田水的化学成分及矿化度;油田水的水型;油田水的物理性质。

要求学生了解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专业概念,理解石油不同化学组成(元

素、化合物、组分、馏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油、气主要物理性质(比重

与密度、粘度、溶解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明确油、气没有确定的

物理常数,化学组成是决定其物理性质的本质因素。了解组成油气的主要元素碳

和氢的同位素变化特征。了解油田水的基本特征,掌握油田水的苏林分类及油田

水的主要水型。特别是温度和压力(涉及地面与地下不同环境)对油气物理性质

的影响必须讲深讲透,讲清同位素分馏效应,为后面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章油气成因与烃源岩

教学目的:认识油气的来源及油气形成的地质条件,知晓如何评价油气

源。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石油成因的现代概念及与之相联系的烃源岩评

价天然气成因类型中的煤型气;难点是与有机成因晚期成油说相适应的有利油

,

气生成的地质环境,以及深源油气无机成因机理。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主要教学内容:

油气成因概述,包括研究意义、简史。

石油成因的现代概念——阐述有机成因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原理。

早期成油说与未熟-低熟油——简介有机成因早期成油说与部分勘探现实。

关于无机生油说——介绍无机生油说的主要观点和二元论,以开阔油气成因

思路。

天然气的成因与相关类型——集中讨论天然气的来源及成因类型。

烃源岩与油气地球化学对比,是基于油气有机成因晚期成油说,阐述烃源岩

的概念、研究方法以及油气藏中油气的来源研究。

(石油工程专业对未熟-低熟油和无机生油可略,对有利油气形成的地质环

境要适当补习沉积环境方面的知识)

要求学生了解油气成因假说一直存在有机起源和无机起源两大学派,油气工

业飞速发展的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有效指导油气勘探的主导理论是有机成因晚期

成油说——即油气成因的现代概念;系统掌握有机成因晚期成油说的理论体系及

油气形成机理。也要知晓存在未熟-低熟油和无机成因天然气。了解天然气与石

油在成因上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理解天然气的四种主要成因类型,掌握其鉴别标

志。重点阐述当今油气成因主流理论-有机成因晚期成油说,对形成油气的原始

物质及其生化组分,促使其向油气转化的因素及油气演化的阶段性,以及有利形

成油气的地质条件或环境,必须讲清讲透。本章涉及的概念、术语、参数较多,

干酪根、地温梯度、门限温度、门限深度、液态窗口、有机碳、H/C原子比、

O/C原子比、氢指数、氧指数、Ro、OEP值等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

第三章储集层和盖层

教学目的:认识地下油气的储集空间及储集岩的基本特性,主要储集岩

类型;明确地下油气得以保存下来不致向上逸散所必需的盖层条件。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储层的储集物性——孔隙性和渗透性;盖层的

封盖机理。难点是主要储集岩相带、孔隙成因类型及孔隙演化史研究;这需要

扎实的沉积岩石学、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基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主要教学内容:

储集层和盖层概述,包括定义、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储集岩的特性——孔隙性和渗透性;解析孔隙性和渗透性及其度量参数-孔

隙度和渗透率,包括绝对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绝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相渗

透率)和相对渗透率的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86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