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年高考模拟卷(信息卷)语文(一)含答案.docx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年高考模拟卷(信息卷)语文(一)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年高考模拟卷(信息卷)语文(一)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化,国之魂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文化孕育着民族的根与魂,是发展的最终归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守住文化自信是当下发展必须重视的时代课题。

文化自信需要“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泉源”的传承过程。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民族历史,积淀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是见证历史的文化遗存,是滋养精神血脉的宝贵财富,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科技日新月异、信息迅速迭代的社会里,传统文化处于被遗忘的风险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传承显得尤为重要。不忘本来,方能源远流长,筑牢文化自信只有从传承传统文化开始,建立国人对文化的认同感、自信心,才能更加坚定民族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需要“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的创新方式。创新是文化保持持久生命力的根本。近年来各种文化类节目频频出圈,创新节目让更多的年轻人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如今随处可见的汉服文化,各种文创作品上的文化元素,还有古建筑的修复等等,都无时无刻不展现着文化之美。唯有在不断创新中,中华文化才能焕发新活力,才能被更广大的年轻人接受。要主动了解当下文化需求,借助现代化的科技传播手段,展现传统文化的内涵美,去展示更深厚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需要发扬“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共识。文化自信不在于故步自封,中国文化走出去,是文化自信的必经之路。从“丝绸之路”到“郑和下西洋”再到“一带一路”,从古至今,一次次文明的交流碰撞,促进了中华文明的进步,也向世界展示了独特的中华文明,为国人带来空前的文化自豪感。在与国外文化交流的基础上,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坚定文化自信,不仅要让中国文化走出去,更要让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去,才能让文化自信真正为中国增添底气。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软实力竞争的核心要求,是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的内在力量,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的底气,要加强对文化自信的坚守,迈出更加自信从容的步伐,建设文化强国。

(摘编自李宇昕《筑牢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材料二:

广大乡村蕴藏着充满特色风情的文化资源。就物质文化层面而言,乡村有着大量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以及自然风光、田园景观等;从非物质文化层面来说,乡村的民族节庆、传统民俗、戏曲曲艺等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我们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

乡村文化认同是农民对乡土文化的确认与接受,是对乡村生活方式、文化行为、思维模式的认可与遵守。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乡村文化是传统农耕文明的表现,蕴藏着深刻的历史人文价值与经济价值。乡村文化形态既包括家族宗祠、农业遗迹等物质的部分,也包括民间曲艺、手工技艺等非物质部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和数字技术采集、记录、储存乡村文化资源,建设具有特色的数字化乡村文化馆、乡愁馆,挖掘优秀的乡村文化资源,认识乡村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认同乡村文化,是维系深层情感的集体记忆。

当下,乡村的主要任务是立足乡村实际,把乡村文化与现代文明要素、农村农民发展需求等结合起来,汲取城市文明及其他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推动优秀传统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释放乡村文化的内在魅力,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引领乡村风尚向上向美向善,使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乡村文化自信构建中有内驱力和感召力的核心力量。借助新媒介平台,农民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创建歌舞队、书画社等文化自治组织,自导自演乡村春晚,以乡愁乡情为纽带,培养一批熟悉和热爱乡村文化的乡村“文化带头人”,挖掘乡村文化活力,坚定乡村文化自信。

(摘编自曹阳《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振兴》)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科技日新月异与信息迅速迭代导致传统文化被遗忘,如果忘掉本来,传统文化就无法传承,文化自信就无法坚定。B.中华文化必须不断地创

文档评论(0)

180****97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十年深耕,专业只为中高考语文阅读与写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