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ppt课件(24页).ppt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ppt课件(24页).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导入新课;名著导读;1、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移家南京后自号秦淮寓客,因其书斋署“文木山房〞,晚年又自号文木老人。他看透了当时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尚,通过写作《儒林外史》,对丑恶现实进行了深入揭露和有力批判,显示出民主主义思想色彩。;2、创作背景;3、内容简介;4、结构简介;第一部分,自第2回起至30回,主要描写科举制度“贯索〞下的文人图谱,以二进〔周进、范进〕、二王〔王德、王仁〕、二严〔严贡生、严监生〕、二娄以及蘧qú公孙、鲁编修、马二先生、匡超人等人为代表,暴露科举制度下文士关于“功名富贵〞的痴迷和无聊名士攀附权贵、附庸风雅的无耻行径。;第二部分,自31回起到46回,主要写作者设想的理想人物。作者着重写了三个中心:修祭泰伯祠,奏凯青枫城,送别三山门。围绕这三??中心,塑造了杜少卿、迟衡山、庄绍光、虞育德、萧云仙等真儒名贤的形象。

;第三部分,自47回至55回止,描写那帮维持文运的“星君〞消散之后,剩下的只是一派荒凉和寂寥,社会风尚更加恶劣,一代不如一代。惟有几个市井奇人,勉力维持,也只能算是前贤余音罢了。;5、人物简介;7、艺术特色;【1】两根灯草

话说有个乡绅叫严监生,胆小又有钱。严监生老了临死的时候,卧房里挤满了子女后代,老人家卧在床上话也说不出,就只是伸出两根手指,众人不知其意。侄子问严监生的意思是不是有两个亲人还没见面,老人摇头。;侄子又问严监生是不是有两笔银子不曾交代家人,拉人摇头摇的厉害。老奶妈有问是不是他两个儿子不在眼前,老人还是摇头,两个手指指着不动。待到其妻子赵氏擦擦眼泪对老爷子说:“我知道,你是看那灯里有两根灯草怕费了灯油。〞然后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严监生看了立即点点头,手一垂,人就挂了。;【2】少年王冕

元朝末年,诸暨县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贫寒,他从小替人放牛,聪慧颖悟,勤奋好学,他画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并且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他不愿意接交朋友,更不愿意求取功名利禄。县令登门拜访,他躲避不见;朱元璋授他“咨议参军〞的职务,他也不接受,心甘情愿的逃往会稽山中,去过隐姓埋名的生活。;〔二〕专题二:《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探究;中举后夸他“才学高,品貌好〞;两次的贺礼也不同,中举前是“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中举后是“七八斤肉,四五千钱〞;离开范进家的动作神态也不同,中举前离开时是“横批了衣裳,腆着肚子去了〞,中举后离开时是“千恩万谢,低着头,笑咪咪地去了〞。

;通过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形象跃然纸上。还有对众乡邻的对比:范进中举前对范家揭不开锅,在死亡线上挣扎而不闻不问,范进中举后赶紧送酒送肉,搬桌拿椅。作者对他们嫌贫爱富的心态,进行了激烈的讽刺。对比之中写出人性淡泊和世态炎凉,极富讽刺意味。;除了同一个人物的前后对比,作为一部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还塑造了一批体现作者理想的正面人物与体现社会腐败的反面人物进行对比。

正面人物有王冕、杜少卿、虞育德、庄绍光、迟衡山等,反面人物如前面提到的胡屠夫以及众多贪污腐败的官僚们。这一鲜亮的美丑对比,大大地加强了小说的讽刺效果,越是正面人物就越显出反面人物的丑陋,以美烘托出丑的极致。;2、夸张的讽刺艺术;

在小说中,吴敬梓对人物最富于特征的细节加以适当的夸张,把重点集中在人的性格中最显目的特征上,再扩展给人看,这是勾画讽刺人物的一个很出色的手法。即把否定的东西加以扩展来产生极深的讽刺效果。;吴敬梓在真实的基础上,透过夸张这个扩展镜,把生活的黑暗扩展化,把一件小事上升到人物的精神层面,反映出最深入的内涵,让讽刺显得犀利而深入。如人人皆知的范进中举后因惊喜过渡而发疯的这一幕,这种夸张的讽刺艺术可谓达到了极致。;第五回中,写严监生之死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临死时了还不忘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唯恐费了油,直到赵氏挑掉一茎才断气。透过这样的细节描写,恰到好处的夸张,把严监生那贪婪小气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活灵活现。;3、诙谐的讽刺与严正的写实。

小说在讽刺过程中,把诙谐的讽刺与严正的写实结合起来,挖掘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从而在讽刺过程中起到对社会制度进行批判和反思的目的。;综上所述,《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在喜剧的背后,作者把犀利的笔锋伸进人物最深的精神层面中,从而揭露这些悲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88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