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故都的秋》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共17张PPT).pptx

14.1《故都的秋》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共17张PPT).ppt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故都的秋

郁达夫

郁达夫(1895~1945)现代作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

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发起成立创造社,出版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而震动了文坛。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回国后参加编辑《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1923年起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27年8月退出创造社。

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月刊,并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并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3年初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白色恐怖威慑下由上海移居杭州,徜徉于浙、皖等地的山水之间,写有不少文笔优美的游记。

写作背景: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旧中国,战乱连年,民生凋敝,连读书人也衣食无所安,居无定所。为了谋生,1934年郁达夫经青岛辗转千里,又回到了故都北平。多年来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及饱受人生愁苦与哀痛,使得郁达夫对眼前的“故都的秋”感受很特别。

钓台题壁

不是樽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

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

一、此诗为郁诗中最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一九三一年一月廿三日写于上海。原题为“旧友二三,相逢海上,席间偶谈时事,嗒然若失,为之衔杯不饮者久之,或问昔年走马章台,痛饮狂歌意气今安在耶,因而有作”。后收入《钓台的春昼》散文中。按,三一年一月左联五作家被捕,一个月后被杀。此诗戟刺时事,间抒中怀,最能表现郁达夫诗忧伤愤世的特点。尤其次联句,张狂之态毕出,而哀婉之情难掩,实为绝唱。篇末沉痛之中冷然有讥刺之态。二、樽或作尊。三、鸡鸣风雨:榷诗经》中“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意。海扬尘:用麻姑典故,东海扬尘喻世事变化无常。

四、义士:指鲁仲连义不帝秦事。

①北国之秋感受:“清”、“静”、“悲凉”

总起向往:“想饱尝一尝”

②南国之秋感受:“慢”、“润”、“淡”

向往:“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破屋

一丝一丝日光

牵牛花的颜色

疏疏落落的秋草

碧绿的天色

驯鸽的飞声

(清静、清闲、清淡)

秋晨小院

静观:

北国的槐树

碧绿的天色

一丝一丝的日光

在北京不出门也能感受到秋天

①视觉效果

这一段文字写了哪些视觉上的景物?

天色――碧绿

日光――漏

牵牛花――蓝、白

清晨院中所见的景象(3节)

②听觉效果

这一段文字写了哪些听觉上的景物?

训鸽的飞声

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表现在北京不出门也能感受到秋天?

泡――坐――看――听――数着

――静对

清晨院中所见的景象(3节)

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这段从哪些感觉来感受?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槐树的落蕊(4节)

秋蝉蝉鸣而报秋:

“衰弱”

“残声”“啼唱”

悲凉

秋雨淋人人知秋:

灰沉沉的天底下息列索列的雨声一阵冷风

都市闲人着装举止、

神情声调

悲凉

果树秋天之奇观:

淡绿淡黄的颜色

清秋佳日

成熟至八九分短暂(悲凉)

课文中写了哪五幅秋景图?(3-11

节)

①清晨院中所见的景象

②槐树的落蕊

③秋蝉的残声

④秋雨话秋凉

⑤秋树的奇景

一用心去品味秋天311节

议论:

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起深沉、幽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课文中说诗文中秋的色彩特别浓厚

诗文中的秋(11)

用心去品味秋天311节

故都的秋景多种多样,作者为何

只选取上述秋景描绘呢?试从主客观分析?

客观: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物征,是北京秋天

的自然色彩。

主观:作家个人的善感气质

旧中国时代的抑郁环境

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

文章结构图

文档评论(0)

151****19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