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实施方案.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实施方案

一、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一)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下同)为基础、推

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要

结合本行业生产、技术发展趋势,做好高技能人才供需预测和培养规划。

鼓励各类企业结合实际把高技能人才培养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

计划,依托企业培训中心、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

共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网络学习平

台等,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企业要结合实际将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的制

定和实施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鼓励各类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

他社会组织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

对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范围的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符合条件的投

资,可依据有关规定按投资额的30%抵免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

附加。

(二)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

套餐制培训,创新校企双制、校中厂、厂中校等方式。对联合培养高技能

人才成效显著的企业,各级按规定予以表扬和相应政策支持。

完善项目制培养模式,针对不同类别不同群体高技能人才实施差异化培养

项目。鼓励通过名师带徒、技能研修、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技术交流等

形式,开放式培训高技能人才。建立技能人才继续教育制度,推广求学圆

梦行动,定期组织开展研修交流活动,促进技能人才知识更新与技术创新、

工艺改造、产业优化升级要求相适应。

(三)加大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

需求,支持制造业企业围绕转型升级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实施制造

业技能根基工程。围绕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实施提升全民数字素养

与技能行动,建立一批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打造一批数字素养与技

能提升培训基地,举办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活动,实施数字教育培训

资源开放共享行动。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工匠培育计划,挖掘、

保护和传承民间传统技艺,打造一批工匠园区。

(四)发挥职业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性作用

优化职业教育类型,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采取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

高中同批次并行招生等措施,稳定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在技工院校中

普遍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允许职业学校开展有偿性社会培

训、技术服务或创办企业,所取得的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办学经费自主

安排使用;公办职业学校所取得的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

用于支付本校教师和其他培训教师的劳动报酬。合理保障职业学校师资受

公派临时出国(境)参加培训访学、进修学习、技能交流等学术交流活动

相关费用。切实保障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

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支持职

业学校改善办学条件。

(五)优化高技能人才培养资源和服务供给

实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加大东西部协作

和对口帮扶力度。健全公共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

享行动,开展县域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享试点。加快探索互联网+职业技

能培训,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依托金保工程,加快推进职业

技能培训实名制管理工作,建立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劳动者终身职业技

能培训电子档案。

二、建立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和多元化评价机制(一)拓宽技

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对设有高级技师的职业

(工种),可在其上增设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技术职务(岗位),在初

级工之下补设学徒工,形成由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

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构成的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

(岗位)序列。鼓励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按有关规定申请参加相应

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评价。支持各地面向符合条件的技能人才招聘事

业单位工作人员,重视从技能人才中培养选拔干部。建立职业资格、职业

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的双向比照认定制度,推进学历教育学习成果、

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建立国家资历框架。

(二)健全职业标准体系和评价制度

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职业分类

文档评论(0)

151****57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