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分解安全操作规程.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氨分解安全操作规程

氨分解安全操作规程

1氢气

1.1氢气的特性

AQ氨分解气体发生装置是以液氨为原料,在一定的压力、温度及镍触媒的催化作用下,可分解出大部分的氢气。此气体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嗅、易燃易爆气体,它和氯、氧、一氧化碳及空气的混合物的爆炸极限:

氢和空气混合物的爆炸极限:4×10-2~75×10-2(氢);

氢和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4×10-2~95×10-2(氢);

氢和一氧化碳混合物的爆炸极限:13.5×10-2~49×10-2(氢);

氢和氯的混合比为1:1,在阳光下即可爆炸。

在氢气中,人有被窒息的危险,因而在氢含量有可能增加的地方应设有通风装置。必要时应设有氢气警报仪,以对氢气含量进行检测。检修或处理氢气管道、设备、气瓶之前,必须先用氯气将氢气换到符合动火规定,方能开始工作。

由于氢气的存在不易被感官发现,氢气的点火能很小,爆炸能很高,因而在使用和贮运时要严加注意!

1.2氢气系统运行安全要点

1、输入系统的氢气含氧量不得超过0.5%。

2、氢气系统运行时,不准敲击,不准带压修理和紧固,不得超压,严禁负压。

3、管道、阀门和水封装置结冻时,只能用热水或蒸汽加热解冻,严禁使用明火烘烤。

4、设备、管道和阀门等连接点泄露检查,可采用肥皂或携带式可燃性气体防爆检测仪,禁止使用明火。

5、不准在室内排放氢气。吹洗置换,放空降压,必须通过放空管排放(一般氢气贮罐的放空阀、安全阀和管道系统均应设放空管)。

放空管的要求:

(1)放空管应采用金属材料,不准使用塑料管或橡皮管。

(2)放空管应设阻火器,凡条件允许,可与灭火蒸气或惰性气体管线连接,以防着火。

(3)室内放空管的出口,应高出屋顶2米以上。室外设备的放空管应高于附近有人操作的最高设备2米以上。

(4)放空管应采取不正当手段静电接地,并在避雷保护范围之内。

(5)应有防止雨雪侵入和外来异物堵塞放空管的措施。

6、当氢气发生大量泄漏或积聚时,应立即切断气源,进行通风,不得进行可能发生火花的一切操作。

7、新安装或大修后氢气系统必须作耐压试验、清洗和气密性试验,符合有关的检验要求,才能投入使用。

8、氢气系统吹洗置换,一般采用氮气(或其它惰性气体)置换法。氮气置换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氮气中含氧量不得超过3%。

(2)置换必须彻底,防止死角末端残留余气。

(3)置换结束,系统内氧或氢的含量必须连续三次分析及格。

9、氢气系统动火检修,必须保证系统内部和动火区域氢的最高含量不得超过0.4%。

10、防止明火和其它激发能源。禁止使用电炉、电钻、火炉、喷灯等一切产生明火、高温的工具与热物体;不得携带火种进入禁区;选用铜质或铍铜合金工具;穿棉质工作服和防静电鞋。

2氨气

2.1氨气的特性

液氨是无色有刺激嗅味,能伤害人的眼睛和呼吸器官的物质,在使用时应戴好口罩、橡胶手套及防护眼镜,防止人身与氨接触,以免烧伤。

氨气是可燃性易爆性物质,它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因此在使用氨的环境中不能有明火。氨气瓶应贮存在不易起火的地方,且运输及搬运时要避免受冲击、跌落和阳光照射。

2.2氨对人体的伤害及一些自救方案:

氨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此外,也可以通过皮肤吸收。氨吸入体内后很快变成尿素。氨的毒害作用主要由以下三点引起:(1)减少三磷酸腺苷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2)脑氨增加,可引起神经方面的障碍;(3)高浓度氨的强烈刺激性引起组织的熔解和坏死。

吸入高浓度氨气可引起喷嚏、流涎、恶心、头痛、出汗、脸面充血、胸部痛、呼吸急促、尿频、眩晕、窒息感、不安感、胃痛、闭尿等症状。刺激眼睛引起流泪、眼疼、视觉障碍。皮肤接触后引起皮肤刺激、皮肤发红、可致灼伤或糜烂。

慢性中毒时出现头痛、噩梦、食欲不振、易激动、慢性结膜炎、慢性支气管炎、血淡、耳聋等。

吸入氨气的患者应立即转移到氨气区安置休息并保暖。咳嗽时可服可待因。呼吸微弱或停止时立刻进行输氧或人工呼吸,并速叫医生来诊治。

皮肤接触时,立刻用水冲洗后再用肥皂水洗净,然后盖上用5%的醋酸、柠檬酸、酒石酸或盐酸浸湿的敷料,也可用2%以上的硼酸水湿敷。被液氨冻伤时,首先要适当解冻后脱下冻结的衣服。脱衣服时要注意不要扯破皮肤,特别要注意清洗腋窝及会阴等潮湿部位。

眼睛受伤时,先用水清洗,或用0.5%~1%明矾溶液洗涤,然后滴入凡士林油或橄榄油。剧烈疼痛时,可滴入大约1~2滴1%的奴佛卡因或滴入1滴0.5%的地卡因肾上腺素(1:1000)溶液。

2.3氨气防护

者用氮气将管道中的氢气吹扫干净。

2.5电器设备

1、本设备是利用交流380V、50Hz动力,不熟悉电力设备的人不要试图对电力设备进行维护,供电系统的电流足以致人死亡。

2、设备安装时,应保证该设备接地均良好。

2.6测试

1、管

文档评论(0)

187****2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