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人地关系规律在地理教学中的指向 论文.docx

新课程背景下人地关系规律在地理教学中的指向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9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海水的性质”中的自学窗“御咸蓄淡,变海湾为水库”通过学习海水的性质,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了解大海的存在和发展,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海洋资源

新课程背景下人地关系规律在地理教学中的指向

摘要: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科学,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的核心研究领域。人地关系规律主要是针对地理教学在宏观架构人地关系内容时应该明确的基本原理,是对人地关系原理正确性、全面性、客观性上的要求。对人地关系规律的理论学习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体系,同时能够更好的理解地理核心素养在高中新教材中的体现和对教学的指向。

关键词:人地关系,人地关系规律,地理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教学指向

引言:地理思想是人们在科学认识地球表层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及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具有发现和解释其他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观念,是对地理规律的理性认识。正如唯物主义哲学家皮萨列夫所说:“思想上的错误会引起语言上的错误,言论上的错误会引起行动上的错误。”所以领悟地理思想有助于形成对地理教学的规律认识,正确理解地理教学的价值。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正确阐明人地关系”的基本理念,将“人地协调观”纳入地理四大核心素养之一,人地关系思想在地理新课程中具有核心地位,本文主要谈谈从人地关系规律中体会地理核心素养以及对高中地理教学指向。

一.人地关系的内涵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科学。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的核心研究领域。著名地理学家胡兆量认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即是人地关系。人地关系是一个既涉及自然过程,又涉及社会过程的综合概念。人地关系中的“人”通常是指人类社会的全部,包括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三个方面。人地关系中的“地”包括自然环境的全部,即自然地理环境[1]。

吴传钧认为人地关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人地关系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化而不断变化的,其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发展,他指出:人地关系,作为一种理论思维,应随时代而变化,需要以辩证的观念加以动态分析。人地关系中的”地”是指地理环境整体,是由人文和自然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相互影响、交织、结合而成的集合。人地关系中的“人”的鲜明特性是其社会性,因为人不但具有认识、改变、控制自身的能力,还具备认识、利用、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2]。

基于地理学者对人地关系的界定,结合中学地理新课程目标,我们可以概括出人地关系是指人的生存活动、生产活动、社会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二.人地关系规律的内容

人地关系规律是指人与地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地理学家看待人地关系规律,往往是从“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和“人地关系协调”三个方面中的“五个要点”着眼的。这五个要点是:

1.从整体上说,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非决定性条件。从局部上说,在个别具体场合,自然环境可以成为人类活动的外部条件。

2.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对社会的直接影响减弱,间接影响加强,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关系趋向复杂化。

3.人类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人类可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但是不能改造自然规律。如果违背自然规律,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4.技术是人地关系的媒介。一方面,技术水平提高后,人类更加深入地利用自然,更加自觉地运用规律,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更加密切,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相对减少,另一方面,技术的运用不当也在诸多方面带来负面影响。

科学技术发展的阶段性导致人地关系的阶段性变化。

5.体现人地关系协调的基本观念,即人类的发展必须与自然环境的容量相适应;确定一个地区的经济结构,必须同自然环境与资源结构大体相吻合;利用地理环境既要遵循生态平衡规律,又要遵循社会经济规律[3]。

三.人地协调观是人们对人地关系秉持的正确价值观

人地关系规律主要是针对地理教学在宏观架构人地关系内容时应该明确的基本原理,是对人地关系原理正确性、全面性、客观性上的要求。下面从人地关系规律的三个方面,并结合2019人教版相关内容来介绍地理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指向。

1.阐明“地对人的影响”

在地理教学中应当注意选择和利用典型素材,重点讲清在一般场合下,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之一,缺少必要的自然环境,不可能从事某些经济活动。同时对要点1“整体而言,自然环境是人类发展的外部条件,非决定性条件”加以说明。以《2019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海水的性质”中的自学窗“御咸蓄淡,变海湾为水库”为例,从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影响的性质这一角度出发,首先呈现了新加坡是一个岛屿国家,虽然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但由于地域狭小,地势低平,无法在陆地上找到蓄水量较大的蓄水区。给学生传递了新加坡淡水资源极度匮乏,对该国的发展造成很大影响。同时给学生呈现了经过约20年的论证、规划、建设,2008年新加坡建成滨海堤坝,将滨海湾与外海隔开,形成滨海水库。这些问题的提出,都是围绕在“一般场合下,地理环境是人类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