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影剂血管外渗品管圈(1).pptx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造影剂血管外渗品管圈汇报人:文小库2024-01-28

CONTENTS引言造影剂血管外渗现状分析品管圈在造影剂血管外渗中的应用案例分析讨论与展望结论

引言01

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造影剂血管外渗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目的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造影剂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造影剂血管外渗问题也日益突出。背景目的和背景

品管圈定义品管圈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的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品管圈特点强调团队合作、自下而上的管理、持续改进等。品管圈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提升患者满意度等。品管圈介绍

造影剂在注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造影剂漏出血管外,进入周围zu织间隙的现象。造影剂血管外渗定义造影剂血管外渗原因造影剂血管外渗危害造影剂血管外渗预防措施技术因素、患者因素、药物因素等。局部疼痛、肿胀、皮肤坏死等,严重者可导致肢体功能障碍。提高穿刺技术、选择合适穿刺部位和血管、使用压迫器等。造影剂血管外渗简介

造影剂血管外渗现状分析02

造影剂血管外渗在临床上的发生率较高,具体数字因不同研究、不同医疗机构而有所差异。造影剂血管外渗可能导致局部zu织肿胀、疼痛、皮肤坏死等严重后果,甚至可能引发筋膜室综合征和截肢等风险。发生率及危害危害发生率

穿刺技术不熟练、反复穿刺、高压注射等。高龄、动脉硬化、脆性增加、血管细小、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高等。造影剂的高渗性、化学毒性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温度、浓度、注射速度等。技术因素患者因素药物因素原因分析

020401不同穿刺部位的血管状况、血流量、活动度等因素均可能影响造影剂血管外渗的发生。压迫时间过长、过短或方法不当都可能导致造影剂血管外渗。如环境温度、湿度、患者情绪等也可能对造影剂血管外渗产生一定影响。03患者体位不当或活动过度也可能增加造影剂血管外渗的风险。穿刺部位的选择患者体位和活动其他因素压迫时间和方法影响因素探讨

品管圈在造影剂血管外渗中的应用03

包括放射科医师、护士、技师等,共同协作解决造影剂血管外渗问题。制定各成员在品管圈中的职责,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定期召开品管圈会议,讨论问题、分享经验、制定对策。组建多学科团队明确团队职责定期召开会议品管圈组建与运作

收集造影剂血管外渗的相关数据,包括发生率、影响因素等。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造影剂血管外渗的主要原因。根据分析结果,设定降低造影剂血管外渗发生率的目标。收集数据问题分析目标设定问题识别与目标设定

针对问题原因,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如改进注射技术、使用留置针等。制定对策实施对策监测与反馈将制定的对策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确保措施的有效执行。定期监测对策实施后的效果,及时反馈并调整措施。030201对策制定与实施

对实施对策后的效果进行评价,包括造影剂血管外渗发生率的降低程度等。效果评价根据效果评价结果,对现有的措施进行持续改进,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持续改进将品管圈在造影剂血管外渗中的应用经验进行分享,促进多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经验分享效果评价与持续改进

案例分析04

改进措施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加强护士培训,提高穿刺技术;对患者进行血管评估,选择合适的血管和造影剂浓度;加强造影剂使用监管,确保安全有效。问题提出医院放射科造影剂血管外渗现象频发,影响患者安全及图像质量。品管圈成立由放射科、护理部、药剂科等多部门联合组成品管圈,共同解决造影剂血管外渗问题。原因分析通过鱼骨图等工具分析,发现主要原因包括护士操作不规范、患者血管条件差、造影剂浓度过高等。案例一:某医院品管圈实践

输入标题目标设定问题现状案例二:某科室造影剂血管外渗改进某科室造影剂血管外渗率较高,导致患者投诉和医疗纠纷增加。加强护士培训和考核,提高穿刺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教育,提高患者配合度;更新设备,提高穿刺准确性和安全性。通过头脑风暴等方法,发现主要原因包括护士经验不足、患者配合度差、设备老化等。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造影剂血管外渗率至1%以下。改进措施原因分析

患者情况01患者因病情需要进行CT增强扫描,但在注射造影剂过程中出现血管外渗现象。处理措施02立即停止注射造影剂,并拔出针头;用无菌棉球或纱布轻压穿刺点,防止继续外渗;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如出现红肿、疼痛等及时处理;记录患者情况并上报不良事件。经验教训03对于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应提前进行血管评估并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造影剂浓度;在注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和穿刺部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案例三:某患者造影剂血管外渗处理

讨论与展望05

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造影剂血管外渗风险由于技术、设备或患者自身因素,造影剂在注射过程中可能发生血管外渗

文档评论(0)

wgyc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