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pdf

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淄博市第四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2023.03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色彩观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具有深远意义。中华民族早于西方一千多年形成了自己的色彩

体系,独特的“五色体系”成为民族文化基因中重要的文化因子。弘扬色彩文化,丰富色彩的

表现语言,有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五色体系”形成于两千年前的西周。《尚书》较早有关于“五色”文字的记载:“采者,

青、黄、赤、白、黑也;言施于缯帛也。”由此可知,所谓五色,即青、黄、赤、白、黑五

种颜色。五色中的青、黄、赤即现代色彩理论中的蓝、黄、红三原色;在有色物质中,白与

黑通过其它任何颜色混合后难以得到的颜色,白与黑应归属为无彩色系的原色。西周时又

提出“正色”和“间色”的色彩概念,正色即原色,间色正色混合的结果。所谓“正色论”即“五

原色论”,亦即赤、黄、青、黑、白五原色构成的“五色体系”。统治者视五色为尊贵和权威

的象征,用五色规范章服等级制度,服务于社会礼制,对社会秩序进行了色彩美学装饰性的

统一,形成独特的惟五色独尊的色彩文化,在世界色彩学发展史上独树一帜中华民族审美

意识和美学思想的反映。

“五色体系”确立,红色被列为“正色”之首。周代章服中,以朱红服饰为尊贵。几千年

来,中国人延续了祖先尚红的喜好,红色被视为吉祥、喜庆、革命的代名词,办喜事、过年

节、庆丰收等都离不开红色。

“五色体系”成为统治阶级的行为规范,紫色不入五色之列,却间色中地位最高的。

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以紫色为章服,大胆穿紫袍上朝,公然挑战五色礼制,以此显示齐国的

实力,色彩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孔子“五色体系”的忠实捍卫者,他从“礼”的规范出发,

为最终实现“仁”的目的,反对“以紫夺朱”。紫朱之争成为历史上重要的政治事件,色彩在社

会、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可见一斑。汉唐之后紫色被视为代表天帝居所紫微星的色彩,天子所

居之地皇宫则对应称为紫宫,明清皇宫称“紫禁城”由此而来。“紫”天、“黄”地、“红”人的“天、

地、人”的色彩象征从汉唐始一直影响后世。

战国末期阴阳家邹衍集先秦五行之大成,将阴阳与五行结合形成“阴阳五行”学说。阴阳

五行说将五行与自然界中的五方、五音、五德、五官等事物相配属,色彩自然也被对应配属

于其中。

在秦朝,黑色最尊贵的颜色或说皇家专用的颜色。但凡有重大的祭祀活动,皇帝都

要穿黑色的服装。宋以后,黄色象征帝王之位,成为皇室的专用色彩,皇权的象征色彩,

不可僭越。

(改编自陈向鸿《中国传统色彩美学观念探源》)

材料二:

中国色彩观尤其“五色体系”理论的形成及发展,不仅促使了艺术风格的形成,也广泛

影响着当时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宗教、礼仪诸多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东方色彩文化体系。

几千年来,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色彩观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色彩观一直贯穿于中国传统色

彩美学之中。在民族色彩文明史上,两家色彩观记录着中华民族审美精神的发展过程。

儒家色彩观的一大特色从“礼”的规范出发,最终实现“仁”的目的,极力维护周朝时期

建立的色彩典章制度。儒家把“五色”定为正色,把其他色定为“间色”,并赋予尊卑、贵贱等

级的象征意义,分别代表君、臣、民上下等级关系,色彩装饰不可混淆,更不可颠倒。除了

用色彩来规范“礼”这一特点之外,儒家色彩观亦推崇其斑斓绚烂的“纯粹”美。两千年来,儒

家色彩观对社会的影响不言而喻,山水画固然不能例外。古人寄情山水,期望在自然之中培

养完美的人格。山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人们在江河、亭台、楼宇之中游

玩、捕鱼、闲谈,展现出来的一片平和的静态之美。

孔子极力提倡中庸哲学,中庸最高的道德境界,儒家“中庸”观念在色彩上体现为“文

质彬彬”的适度的色彩装饰,体现了“配合适宜”的审美价值标准。儒家色彩观的另一主要特

色“比德”,即用色彩暗示人的品德,这一象征性手法在后世中国色彩艺术史上产生了重大

影响。如中国戏剧脸谱色彩,以不同色彩代表不同寓意,暗示剧中人物性格和品德,形成特

有的用色程式:红色表示忠勇,黄色表示刚猛,黑色表示刚直不阿,白色表示奸诈阴险。儒

家色彩观把色彩美与“仁”“德”“善”融为一体,在当时先进的理念,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道家以黑色为道的象征色彩,认为黑色高居于其他一切色彩之上。道家对黑色的选择本

质上从道家的“自然天道”

文档评论(0)

166****91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