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种薯贮藏机理与方法课件讲解.ppt

马铃薯种薯贮藏机理与方法课件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入库后的管理:贮藏前期:从入窖即10月,马铃薯处在预备休眠状态,呼吸旺盛,放热多,窖温会显现高。在这一阶段的管理应以降温、防热为主。10月份窖门要打开,所有的通风口全部打开,尽量通风散热。进入11月份,随着气温的降低,窖门和通气孔基本改为白天开夜间闭,具体情况根据外界气温关闭和打开窖门。4、入库后的管理:贮藏中期:从12月份至来年2月,正是严寒冬季,马铃薯从呼吸旺盛转入休眠期,散热量减少。这个时期主要进行防冻、保温,要密封窖门和通气孔,窖门加设门帘。窖内温度下降至1℃时,要立刻采取保温措施,增设高瓦数灯泡,必要时在马铃薯堆上盖一层草帘子,这样不仅能防寒保湿,还可以挡住窖顶水滴落在马铃薯上造成腐烂。4、入库后的管理:贮藏后期:进入3月至4月间,首先要除去窖顶上的积雪,气温回暖转高,薯块呼吸作用加强,养分消耗多,因而薯堆内的热量增加快,易发生“出汗”现象,很容易出现“伤热”和“烂薯”的现象,因此要及时撤出窖内覆盖物和门帘,做好通风措施,这一阶段的管理,主要是保持窖内低温,勿使外界高温影响窖温。1、干腐病:2、软腐病:3、环腐病:4、黑心病:1、干腐病:马铃薯干腐病是马铃薯储藏过程中的重要病害,病原为深蓝镰孢菌和腐皮镰孢菌,一般会造成损失10%—20%,严重的时候能达到30%以上。危害症状:主要在储藏期间危害,受害块茎,发病初期仅局部变褐稍凹陷,扩大后病部出现很多皱褶,呈同心轮纹状。其上有时长出灰白色的绒状颗粒。剖开病薯可见空心,空腔内长满菌丝,薯内则变成深褐色,终致整个块茎僵缩成干腐状。1、干腐病:发生特点病原在5~30℃条件下均能生长。贮藏条件差,通风不良利于发病。防治方法①生长后期注意排水,收获时避免伤口,收获后充分晾干再入窖,严防碰伤。②贮藏期间,保持通风干燥,避免雨淋,温度以1-4℃为宜,发现病烂块茎随时清除。③发病严重地区,在贮藏前种薯可用特效杀菌王乳剂800倍液,或0.2%甲醛溶液均匀喷雾,注意处理后要晾干表皮。2、环腐病:环腐病由厚壁菌门棒形杆菌侵染致病,病薯切面维管束溢出的乳黄色黏液含有大量细菌,菌体短杆状,无鞭毛,不能游动,革兰氏染色阳性。危害症状初时薯块表面无明显症状,贮藏一段时间后,症状逐渐明显,皮色稍暗,有时芽眼发黑,有的表面龟裂;剖切病薯块,可见维管束呈乳黄色或黄褐色的环状区域,重者可连成一圈;以手挤压,沿黄色维管束部分溢出乳黄色黏液(菌浓);重病薯块病部变黑褐色,用手挤压薯皮与薯心易于分离。干腐病:为半知菌亚门镰孢霉属的多种真菌侵染致病,薯块内部空腔处产生的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菌可产生无色弯曲分生孢子。2、环腐病:发生特点病原在5~30℃条件下均能生长。贮藏条件差,通风不良利于发病。防治方法①生长后期注意排水,收获时避免伤口,收获后充分晾干再入窖,严防碰伤。②贮藏期间,保持通风干燥,避免雨淋,温度以1-4℃为宜,发现病烂块茎随时清除。③发病严重地区,在贮藏前种薯可用特效杀菌王乳剂800倍液,或0.2%甲醛溶液均匀喷雾,注意处理后要晾干表皮。3、软腐病:由薄壁菌门欧氏杆菌的3种细菌侵染致病,菌体均为短杆状,具周生鞭毛而游动,革兰氏染色阴性。危害症状软腐病发病初期薯块表面出现褐色病斑,很快颜色变深、变暗,薯块内部逐渐软腐;条件适宜时,病薯很快腐烂;干燥后薯块呈灰白色粉渣状。3、软腐病:发生特点病原在5~30℃条件下均能生长。贮藏条件差,通风不良利于发病。防治方法①生长后期注意排水,收获时避免伤口,收获后充分晾干再入窖,严防碰伤。②贮藏期间,保持通风干燥,避免雨淋,温度以1-4℃为宜,发现病烂块茎随时清除。③发病严重地区,在贮藏前种薯可用特效杀菌王乳剂800倍液,或0.2%甲醛溶液均匀喷雾,注意处理后要晾干表皮。4、黑心病:危害症状发病薯块表面症状不明显,质地不变软,薯块内部颜色变深、变暗,呈黑褐色略显放射状的病斑。

4、黑心病:发生特点病原在5~30℃条件下均能生长。贮藏条件差,通风不良利于发病。防治方法①生长后期注意排水,收获时避免伤口,收获后充分晾干再入窖,严防碰伤。②贮藏期间,保持通风干燥,避免雨淋,温度以1-4℃为宜,发现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一笑倾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