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修银 亟需矫正的作文教学的原点.docVIP

石修银 亟需矫正的作文教学的原点.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学语文》2018年第8期发表,人大资料中心《初中语文教与学》2019年第一期全文转载

亟需矫正的作文教学的原点

——对一全国特等奖作文课的质疑

石修银

(福建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1)

一、这一个“优质课”的标本,令人深思。

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中,一获得文化作文组的特等奖者作了发言:《文化作文——为有源头活水来》。她说:写人的技法很多,要避免多而杂乱,想起鲁迅先生的话:“要极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就是画她他眼睛;倘若画了全副头发,即是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反复品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深刻理解“画眼睛”观点的深刻内涵。于是,整节课就是按照方法——解读——创作——评议展开,将内容分为议眼睛、悟眼睛、绘眼睛、颂眼睛来展开。

可见,这老师作文教学原点:文化经典作品的技法。这也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作文公开课或优质课的教学程式:技法介绍(原点)——学生模仿——老师评议。只不过这位老师做法似乎更高明,选的是鲁迅、钱钟书、韩霭、巴金等作家写眼睛的笔法,让人感觉老师素养深厚,聚点突破。事实上,这样的课效益难免低下,原因有二:

一是写作是生命的律动,是情感的直截流淌,学生只是在作家技法后的模仿,模仿就可以写出打动他人打动自己的文章吗?老师归纳写眼睛的四种方法:(1)观察其形:从形态色彩动作上去描绘眼睛;(2)巧用修辞: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刻画眼睛眼神的特点(3)烘云托月:运用周围的人或物侧面烘托眼睛的特色(4)白描勾勒:白描手法,运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描摹人物形象。有了这个归纳,学生就有写作的抓手,就可一蹴而轻松写就佳作吗?事实上,老师忽视了两点:

第一点是写好人物,不能只关注眼睛,更应关注描写对象最能体现的某种神情或动作。鲁迅是讲过“要极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就是画她他眼睛”,但应是某种语境中特别强调的话语,而画眼睛不是写人技法的唯一。鲁迅写孔乙己,就是写他的手,写刘和珍就写她的微笑。从写作规律来看,就当从人物最能体现的某一特点(或眼睛或手势或话语等)来写。

第二点是方法诸多,没有最根本点的把握。只是技法罗列,没有于其做知性的思考。写好眼睛,写好人物的个性,最主要就是观察的最能体现其情感的动作或神情。于是,从对象选择的角度来看,就当这样要求:同学们,写好一个人,当抓住鲜明的特征,你认为他的那个表情或动作最让你难忘?为什么?请用你的笔描摹出来。

二是对学生的作品一味点赞,缺失对学生习作问题指出与矫正的环节。

学生1(展示习作):黑夜中他缓缓下楼,一步、两步,路过了鲁迅的石像,但他似有心电感应一般转过头来,与我双目相接。细雨朦胧之中,我却看清了那眼,纹路满布的眼角,泛黄夹着血丝的眼白,以及那满含关心与爱的眼神。寒风之中,那眼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温暖。

生2:她把眼睛做了一个细致和系统的描写,写了眼角、眼白、眼神,有纹路、血丝,还有场景的烘托。

生3:眼睛中的血丝可以看出这位父亲的疲惫,这是一个带着自己工作的疲惫来看望自己女儿的父亲,是一个充满爱的父亲,也有一种对比反衬,比如寒风和温暖。

学生2的回答,只是说写了眼睛的诸多方面,还用了场景烘托,但最根本的却忽视了,这样的写法对表现人物有何作用?学生3算是从学生描绘中,“读懂”了作者表达的形象,但黑夜细雨朦胧中,能看出“纹路满布的眼角,泛黄夹着血丝的眼白”吗?

描写也语焉不详。“父亲缓缓下楼”,你在何处?父亲为什么要在雨夜中看望我?这位学生似是为套用技法刻意描摹,如此只是关注技术,不关注是否合理是否真实,老师岂能无视?

学生2(展示习作):这该是怎样一双眼睛啊!仿佛潘多拉魔盒般,世界上所有的不美好、绝望、愤恨从他的眼中涌现出来,唯独希望被牢牢地锁在他的心里。他终于明白,他本身不爱他们,他根本不能从爱中得到满足。因为他对他们只有憎恨,不断的憎恨,永无止境的憎恨。”

师:这位同学把学生时期受到不平等待遇内心的希特勒的眼睛描绘出来,说明她阅读面非常广,也善于抓住人物心里去刻画这样一个人物形象。

这是非常不成功的眼睛描写,没写出具体的特点,只是用心里活动来代替,老师不作否定与矫正,只是一味肯定,这样学生的失误得到矫正吗?其描写水平等得到提高吗?

学生3(展示习作):那是一双温暖的眼睛,像明星一样熠熠发光。这双眼睛的拥有者是我曾经遇到过的一位大爷。虽然他已经满头华发,皱纹布满了脸庞,但那双眼睛似乎有生命一般,让他整个人散发出青春的光彩。仿佛他不是一位日暮西山的老者,而是一位正要大展宏图的年轻人。这双眼睛明亮有神,像是一支火把,点燃了老人的整个生命,也照亮了他。

这也是写得不够好的。“那双眼睛似乎有生命一般,让他整个人散发出青春的光彩”,“仿佛他不是一位日暮西山的老者,而是一位正要大展宏图的年轻人”描写笼统抽象,不

文档评论(0)

199****82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