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押题课件考前押题30例.pptx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押题课件考前押题30例.ppt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RTFOUR

考前押题30例

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

一、选择题

1.“在隋代,特别在唐代,随着全国的再统一……贵族力

量逐渐衰弱,他们在政府中的地位被职业官僚所代替。”

促成这一现象的制度是(B)

A.世袭制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D.察举制

解析解题关键是理解职业官僚地位是通过什么途径上

升的。唐代选官并未实行世袭制和察举制,排除A、D;

三省六部制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

行政效率,排除C。

科举制的创立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

会,故选B。

2.清代学者陶熙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

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对以上材料解读不正确

的是()

A.“以末致富,以本守之”成为社会风气

B.土地兼并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C.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与清政府的“重本抑末”政策有关

第四部分

解析解题关键是把握逆向型选择题解答技巧。“莫不

志在良田”体现了A项;

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C项认识正确;

重农抑商政策导致地主官僚不断兼并土地,D项认识

正确。

资本主义侵略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首要原因,B项

表述不正确,故选B。

答案B

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

3.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

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

兴盛。右图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A)

A.个人的情感

B.真实的景象

C.多彩的生活

D.繁盛的社会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将题干诗句与所学文人画相关知

识相结合。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

第四部分

4.王阳明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一番良知

的道理,贼大笑说:“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热天,门人让贼脱光衣服,贼犹豫说:“这,好像不好吧。”门人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在

门人看来,这里的“良知”是指(B)

A.纲常B.羞恶C.真理D.私欲

解析解题关键是理解贼所言“不好”的真实内涵。王守仁

认为,“致良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王阳明所言“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脱光衣服”被贼视为“不好”即是出于他的羞恶之心。

5.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

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

A.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

C.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

第四部分

解析解题关键是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及其地位。儒家是封

建时代的正统思想,排除B;

C项所述不符合实际;

儒学体系丰富,深受佛、道哲学的影响,排除D。

儒家思想“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即是指敬远鬼

神,进一步结合儒家“仁”“礼”等思想可知A项正确。

答案A

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

6.下面是“清中后期农业税和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对

该图片信息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农业税相对稳定,工商杂税逐渐增长

B.清朝后期工商杂税逐渐超过了农业税C.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自然经济解体

D.中国实现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

税银(万两)

四税收总额

农业税

口工商杂税

解析据图表比较直观地反映出A、B两项所述都正确;

1849年后的工商杂税增长迅速,据所学C项表述正确;

图表中农业税相对稳定而工商业杂税增长幅度大,但税收多

少不能反映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本题是逆向型选择,故选D。

答案D

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

7.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

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B)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解析据材料“(缔造者们)……贫民……”可知该事件反映

的是国内矛盾对立的

文档评论(0)

人生风雪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如果有遇到文件不清或断篇的或者需要转换文件格式的情况请联系我,会在第一时间帮你完成完整的文档。文档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本人将尽快予以删除,谢谢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