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寓学于趣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

摘要:寓教于乐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教育与娱乐相结合的思想理论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习的动力,是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多形式地创设情境,游乐促学,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使学生愿意学,学得快乐,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寓教于乐和谐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游乐促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我国古圣人孔子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的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理论,其中蕴含了学习的三层境界:知、好、乐,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也是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以学习为乐,在快乐中学习,就会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既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佳境界。英国教育家斯宾赛也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应顺随孩子的天性发展,让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

现今,我国正在大力提倡学科核心素养,教育与娱乐相结合的理念早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愿意接受教育是教学效果的前提,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习的动力。通过愉悦的方式来教学,适用于许多学科,我认为初中历史这门学科尤其适用。

初中历史是一门很有趣味的学科,书中故事、人物等素材极其丰富,内容涵盖古今中外,涉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政治、经济、思想、教育、军事、外交、科技等诸多领域。本应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是学生乐学的一门学科,但是因为农村中学把历史作为一门副课不受重视的心态积习日深,再由于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健全的教学资源,不太配合的家长等原因,极易把历史学习导入枯燥乏味,被动接受的境地,形成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状况。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农村中学历史教师,应通过调控教学中的多种因素来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在乐趣中教学,使学生学得开心,自己也教得开心,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历史,实现历史的教化作用。

那么,农村中学历史学科应怎样实现寓教于乐呢?本人经过十几年的摸索有如下陋见,现用拙笔写出,以供大家讨论指教。

一、创造和谐快乐的师生氛围,寓教于乐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师生互相尊敬,互相关爱,形成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快乐学习历史的基础。全国优秀教师霍懋征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尊敬老师热爱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快乐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其中教师的情绪很重要,教师要精神饱满,以情施教。传统历史教学空洞、死板,说教式的多,愉快教学要求教师要用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那年,正当我在教授八年级第六单元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时,恰逢母亲旧疾复发,我连夜照顾母亲,身心疲累。第二天上课时,精神不振,受到我不良情绪的影响,学生们也恹恹欲睡,打不起精神,学习效果很差。好在我马上意识到了这点,及时地调整了心态,到上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这课时,课前我采取喝咖啡,用凉水洗脸等这些手段,保持头脑清醒。上课时,我精神抖擞,慷慨激昂地痛陈“七七事变”中日军的阴谋;高赞“淞沪会战”中中国军民的英勇顽强;怒骂“南京大屠杀”中日军的灭绝人性。学生们受到我的感染,群情激奋,纷纷振臂高呼:“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这节课不仅让学生们掌握了历史知识,还给他们上了一堂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这节课使我认识到,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不能将自己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要有高度的自制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要踏上三尺讲台,就应融进师生情感交流的互动中。

二、多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历史知识丰富多彩,传统的讲述式历史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对历史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时就该转变教学模式了。我认为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享受学习的快乐,这是乐学的关键手段。以下是几种我在历史课堂教学创设情境的应用,也是学生较喜欢的模式,今写出供大家参考:

1、多媒体辅助教学激趣,助乐

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更好地带动学生朝向更深层次去探索钻研。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声、光、色、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可喜的是,现在农村中学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已逐渐健全,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比如,像八年级历史下册中的第三课《土地改革》这一课,虽然内容含量不多,但是像“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新中国的工业化”“土地改革”等这些抽象的政治术语却不少。学生们大多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些知识,再由于年龄小,理解能力弱,所以就对其极不感兴趣。如果单靠老师的口头表述,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更别提理解了。我在教授本课时,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用相关的文字、图片、图表等材料把这些内容直观地展现出来,配上歌剧《白毛女》中土地改革前后的视频对比,再通过恰当的启发引导,使抽象的政治概念变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让学生们轻松愉快地理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