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4届黑龙江省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模拟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2024届黑龙江省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模拟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届高三3月联考模拟检测卷

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为中国新石器时代主要文化遗存及其特征。这可用于说明新石器时代中华文明()

文化遗存名称

主要特征

兴隆洼文化

分布在辽河流域,以玉器加工和粟、黍种植为主,也有渔猎。

仰韶文化

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

河姆渡文化

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种植水稻,掌握养蚕缫丝技术,以木结构建筑著称。

老官台文化

分布在渭河流域,种植黍等作物,房屋大多为半地穴式。

彭头山文化

分布在长江中游地区,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痕迹。

①地域分布广泛②农业耕作技术相对先进

③彼此联系密切④区域发展各具特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辽河流域”、“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下游地区”、“玉器加工和粟、黍种植为主,也有渔猎”、“种植水稻,掌握养蚕缫丝技术,以木结构建筑著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于中国多地,地域分布广泛,不同地区的文明特征不尽相同,区域发展各具特色,①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这些文化遗存并不都是农耕文明,无法得知农业耕作技术相对先进,②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各文化遗存的联系密切,③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2.秦朝时,郡的行政长官为郡守,副长官为郡丞,负责民政,归丞相管辖;郡尉负责管辖军务,归太尉管辖;监御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员,归属于御史大夫管辖。这表明秦朝()

A制度创新有待完善 B.地方行政管理程序较繁复

C.官僚体制运转有序 D.重视地方社会秩序的维护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秦朝地方政府长官各自掌管自己的职责,且有中央政府管辖,反映出官僚体制运转有序,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秦朝地方长官各司其职,没有体现出秦朝制度创新有待完善,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秦朝政府机制运行良好有秩序,并不是地方行政管理程序繁复,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秦朝地方长官各司其职,没有涉及地方社会秩序的维护,排除D项。故选C项。

3.曹操在其诗作《薤露行》中描述道,汉灵帝(168—189年在位)之后,“(朝廷)所任诚不良”,“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百姓)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曹操的这些诗句()

A.揭露了社会现实的黑暗动荡 B.体现其匡扶汉室的远大抱负

C.蕴含对封建制度的强烈控诉 D.表明其立志拯救民众于水火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末年(中国)。根据材料“(朝廷)所任诚不良”,“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曹操笔下的东汉末年,政府不能任命优秀的官员,奸臣当道,百姓不得不离开家乡,生活困苦,揭露了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动荡,A项正确;材料没有展现曹操要匡扶汉室的远大抱负,排除B项;曹操的诗句是对黑暗现实的揭露,而不是对封建制度的控诉,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曹操要拯救民众于水火,排除D项。故选A项。

4.北宋时期,在荆湖南路等地“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在广南西路“田家自给之外,余悉粜去,曾无久远之积”。在紧邻州县城郭附近,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城草市不断涌现,并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市区。据此可推知,北宋时期()

A.传统抑商政策废止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经济重心实现南移 D.货物流通渠道多元并进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根据材料“在紧邻州县城郭附近,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城草市不断涌现,并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市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南方一些地区的农民将多余的粮食售卖,形成一些新的商业区域,反映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项正确;A项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mengy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