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4届全国新课改省区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2024届全国新课改省区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古城拥有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系统,遗址出土有祭祀神灵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等,权贵大墓与普通墓地的随葬品对比鲜明。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这一时期()

A.最早掌握了稻作和养蚕缫丝技术 B.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明显

C.黄河流域已经进入早期文明社会 D.早期国家形成且带有神权色彩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遗址出土有祭祀神灵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等,权贵大墓与普通墓地的随葬品对比鲜明”可知,良渚遗址墓葬随葬品的差距表明已经出现贫富差距,进而可以证明私有制的产生和阶级分化,B项正确;材料材料没有涉及稻作农业和养蚕缫丝技术,且河姆渡文化已经掌握了水稻种植,排除A项;良渚文化位于长江流域,排除C项;良渚文化尚未进入国家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2.楚国虞丘子曾向楚庄王荐举孙叔敖任令尹;郑国子期曾向郑昭公荐子产为相;管仲在齐国创立“三选”荐举之法,即通过乡选、官选、君选三个环节选拔官吏。这可用来说明,春秋时期()

A.官僚政治雏形出现 B.人才选拔机制成熟

C.君主专制得到发展 D.阶级关系发生剧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春秋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楚国、郑国和齐国都出现了官吏举荐制度,这表明原有的世卿世禄制逐渐瓦解,官僚政治雏形出现,A项正确;这一时期处于人才选拔机制的初创阶段,尚未达到成熟,排除B项;君主专制制度是秦朝确立的,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涉及这些被举荐人才的阶级出身,因此不能判断出这一时期的阶级关系发生剧变,排除D项。故选A项。

3.下图为山东滕州黄家岭出土的汉画像石拓片。在拓片中,上格为“迎谒”和“锻冶”图,下格为一个包括耕、糖、种的综合农耕场面。该拓片可以用来说明汉代()

A.土地兼并问题长期存在 B.豪强地主势力的强盛

C.不同阶层间矛盾的尖锐化 D.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时豪强地主的田庄中才会汇集“迎谒”的社会活动,“锻冶”“农耕”等经济活动,画像表现了豪强地主势力的强盛,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直接体现土地兼并,更无法说明其长期存在,排除A项;画像石与“不同阶层间矛盾”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相关政府经济政策变化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4.唐代士人的隐逸与魏晋时期士人全身远祸或附庸风雅的隐逸不同,他们全无消沉颓废之情,而是在积蓄力量,巩固自我,待机而动,以求有朝一日能更好地建功立业,扬名天下。唐代士人的隐逸侧面反映了()

A.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拓展 B.主流意识形态逐渐嬗变

C.三教合一的思想发展趋势 D.儒家思想的社会影响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唐代士人在隐逸时追求有朝一日能更好地建功立业,扬名天下,这明显受到了儒家入世观念的影响,侧面反映了唐代儒家思想的社会影响力,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得到拓展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嬗变,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三教合一的思想发展趋势,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5.王阳明认为,“致良知”学说就是破“心中贼”的一粒灵丹,有点铁成金的功效。即使愚夫愚妇,倘真能“知这良知诀窍,随他多少邪思枉念,这里一觉,都自消融。”由此可知,“致良知”学说意在()

A.提倡个性自由、思想解放 B.格物致知以达圣贤之道

C.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秩序 D.批判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致良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mengy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