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病防制基础—牛的传染病的诊断及治疗(牛病防治课件).pptx

牛病防制基础—牛的传染病的诊断及治疗(牛病防治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病在家畜群体中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就是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其一,要有一定数量和足够毒力的病原微生物;

其二,要有对该病原微生物有感受性的动物(即易感动物);

其三,要有可促使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内的外界条件(即传播途径)。

;传染病在畜群中传播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畜群。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动物和人。传染源有两种类型。

(1)病畜(2)带菌(毒)者

;(2)带菌(毒)者

①潜伏期带菌(毒)者:如口蹄疫在潜伏期就能排毒。

②病愈后带菌(毒)者:有些传染病在病畜临床症状消失后,体内仍残存病原微生物并不断排出。

③健康动物带菌(毒)者:是指在健康动物的上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等器官常有一些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存在,但并不引起动物发病。;2、传播途径:

病原微生物从传染来源排出后,经一定的方式侵入到其他易感动物所行经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可分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1)水平传播:是指传染病在群体与群体之间或个体与个体之间平行传播。包括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

(2)垂直传播:就是从母体到其后代之间的传播。包括经胎盘传播和经产道传播两种方式。

;3、易感畜群:

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而容易受感染的畜群。

家畜易感性的高低虽然与病原体的种类和毒力强弱有关,但主要还是由畜体的遗传特征、特异性免疫状态等因素决定的。外界环境条件如气候、饲料、饲养管理水平、卫生条件等因素都可能直接影响到畜群的易感性和病原体的传播。;谢谢!;传染病的特征;传染病和其他疾病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由病原微生物引起

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如口蹄疫的病原微生物是口蹄疫病毒,牛肺疫的病原微生物是丝状支原体。有无病原微生物是确定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最根本依据。

;(2)具有传染性

传染性是指病原微生物能排出体外,并侵入另一个有易感性???健康畜体内引起同样症状的疾病的特性。传染性的大小取决于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和动物机体的抵抗力,通常由发病率的高低来体现。

(3)具有流行性

在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内,传染病能在易感动物群中从个体发病扩展到整个群体感染发病。

;(4)被感染的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抗原刺激作用,机体发生免疫生物学的改变,产生特异性保护性反应和变态反应等。无论是显性感染还是隐性感染,感染动物都可产生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的特异性、保护性免疫。根据感染后免疫力持久性和强度不同,以及机体抵抗力的变动,临床上可出现以下现象:再感染、重复感染、复发、终生免疫。

(5)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

;谢谢!;传染病的防疫;(一)传染病防疫中的基本概念

1.消毒:

消毒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一项重要措施,目的是消灭被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以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病继续蔓延。根据消毒的目的不同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预防性消毒。结合平时的饲养管理对畜舍、场地、用具和饮水等进行定期消毒,以达到预防一般传染病的目的。;(一)传染病防疫中的基本概念

(2)随时消毒。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及时消灭刚从病畜体内排出的病原体而采取的消毒措施。

(3)终末消毒。在病畜解除隔离、痊愈或死亡后,或者在疫区解除封锁之前,为了消灭疫区内可能残留的病原体所进行的全面彻底的大消毒。;2.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激发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使易感动物转化为不易感动物的一种手段。

(1)预防接种。在经常发生某些传染病的地区,或有发生该病潜在的可能性的地区,为了防息于未然,在平时有计划地给健康看群进行疫(菌)苗接种,称为预防接种。

(2)紧急接种。紧急接种是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疫病的流行,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尚未发病的动物进行的应急性免疫接种。;3.隔离:

在发生传染病时,将患病的和可疑患病的动物与健康动物隔离饲养,以便消除和控制传染源,从而中断流行过程,达到扑灭传染病流行的目的。

(1)病畜。

(2)可疑病畜。

(3)假定健康畜。;4.封锁:

当暴发传染病时,除严格隔离病畜外,还应该划区封锁。

(1)疫点。疫点为病畜所在的畜舍、牧场。

(2)疫区。疫区为疫病正在流行的地区,即病畜所在地及病畜在发病前后一定时间内,曾经到过的地点。

(3)受威胁区。受威胁区为疫区周围可能受到传染的地区。受威胁区的范围可根据疫区山川、河流、交通要道、社会经

文档评论(0)

学而思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而思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