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统计整理.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统计分组的种类(一)根据分组变量(标志)的性质不同按品质变量分组按数值变量分组(二)根据采用的分组标志的个数多少简单分组:只按一个标志分组复合分组:按两个或以上的标志分组统计分组体系:平行分组系统/复合分组体系统计分组种类---简单分组标志人数(人)比重(%)按性别分组男性女性按企业性质分组国有企业独资企业其他企业按规模分组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简单分组统计分组种类---复合分组复合分组国民收入使用额生产性积累积累农业轻工业重工业非生产性积累居民住宅文化服务设施消费居民消费社会集团消费分配数列3一、分配数列的概念与种类(一)概念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中所有单位按组归类整理所,形成总体中各单位数在各组间的分配称为分配数列,又称分布数列或次数分布数列。(二)分配数列的要素组别次数(频数):分布在各组的总体单位数。各组的次数(频数)之和等于总体单位总数。频率(比重):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各组比重之和等于100%(或1)。频数举例表某班学生的性别构成情况按性别分组绝对数(人数)比重(%)男女30107525合计40100各组组别次数或頻数比率或频率(三)分配数列的种类1.按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品质变量数列:按品质变量分组形成数值变量数列:按数值变量分组形成2.按数值变量数列又可分为:单项数列:每组只有一个变量值的变量数列组距数列:每组变量值是一段区间的变量数列连续变量数列:按连续变量分组形成的数列离散变量数列:按离散变量分组形成的数列单项变量数列某车间2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分组表二、变量数列的编制?概念术语全距(R)=数列中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组限:每一组的最大变量值与最小变量值上限:每一组的最大变量值下限:每一组的最小变量值组距(d):每一组的最大变量值与最小变量值之差组距=上限-下限组数:数列中的分组个数。某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分组表下限上限组距组距数列举例二、变量数列的编制?概念术语开口组:缺上限或缺下限的组闭口组:上下限齐全的组组中值:上、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就是组中值。二、变量数列的编制?注意事项组距最好为5或10的倍数。最小组的下限略低于最小变量值,最大组的上限略高于最大变量值。离散型变量分组,相邻组的组限可以间断,也可以重叠;连续型变量分组,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叠。组限重叠时,临界点的总体单位按“上限不在内”的原则归组。二、变量数列的编制数据排序并计算全距确定变量数列的形式(单项式或组距式)确定组数和组距确定组限计算各组次数和频率绘制表格简单次数分布数列的编制步骤简单次数分布数列的编制实例[例]数据资料某车间40名工人日产零件如下:657266579086836875846659677079518154788694647774769662988571798465728975简单次数分布数列的编制实例编制步骤之一——数据排序并确定全距将数据从低到高排列,形成如下变量序列:51545759626465656666676870717272747575767677787879818384848485868688899093949698计算全距=98-51=47编制步骤之二——确定变量数列的形式因变量值较多、变动幅度较大,适宜采用组距式数列。简单次数分布数列的编制实例编制步骤之三——确定组数和组距[分析]全距为47,分为5组,组距为10。编制步骤之四——确定组限[分析]离散型变量分组,相邻组的组限可以重叠,也可间断,本例选择重叠。编制步骤之五——计算各组的频数和频率[分析]根据排序后的变量序列清点各数据区间的频数并计算比重,也可利用Excel

文档评论(0)

iri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