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部分地区高三三模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VIP

陕西省部分地区高三三模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阅读

陕西省咸阳市2024年高考模拟检测(三)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注】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当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消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其中就有两首《登岳阳楼》。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面朝洞庭湖背靠长江,在一片惨淡的夕阳余晖之下,楼上的帷幔一动不动。

B.颔联写诗人登临三国时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黄昏时在湖山下徘徊,感慨万千。

C.颈联写诗人三年来行程万里,多灾多难,今日登上这快要倒塌的岳阳楼眺望远处。

D.尾联写满头白发的诗人在风霜里登楼凭吊古人,看着远处的古树和湖水,无限伤悲。

15.历代评论家都认为,此诗是陈与义学习杜甫诗歌的成功之作。请结合杜甫的《登高》一诗,从意境和用词两个角度,简要分析这首诗是如何学习杜甫表达自己的感伤之情的。

【答案】14.C15.①首句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是学习杜甫《登高》的名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的宽阔宏伟的意境,为感怀家国、慨叹时势蓄势。

②颈联效法杜甫《登高》诗“万里”“百年”的用词,诗从用“万里“三年”对举,既写出了逃难的路途之远,又指出了逃难的时间之长,抒发亡国后辗转流离的忧愤之情。

③尾联“白头吊古”“老木苍波”则兼有杜甫《登高》“艰难若恨繁霜鬓”的用词和“无边落林萧萧下”的悲凉意境,气韵苍凉。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这快要倒塌的岳阳楼”错,“危”是“高”的意思,不是“倒塌”的意思。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表达手法和情感的能力。

①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帘旌不动,湖面风平浪静,夕阳缓缓西沉。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强烈的抒情。杜诗前两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也是写景,写诗人登高所见之景,取景开阔,意境苍凉悲壮。由此可知本诗首句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是学习杜甫《登高》的名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的宽阔宏伟的意境,为感怀家国、慨叹时势蓄势。

②颈联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这两句诗,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读之让人感慨万分。诗人的“万

里来游”不过是万里逃难的高雅说法,但是又无可奈何。心中的苦闷,只好在“远望”中消解。“三年多难”,本来已经不胜觳觫,却还要在这里登高临危,让人不堪忍受。诗人处境窘迫,心系国家安危,感情深沉。颈联效法杜甫《登高》诗“万里”“百年”的用词,诗从用“万里“三年”对举,既写出了逃难的路途之远,又指出了逃难的时间之长,抒发亡国后辗转流离的忧愤之情。

③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这样的苍凉气韵,与杜诗中“无边落木潇潇下”,“艰难苦恨繁霜鬓”相同。同样的国破家亡,天涯沦落,此时此刻,杜甫成了诗人患难中的知己,因此,诗中自然有了杜诗中雄阔慷慨的风格。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瓯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悲伤的落寞情怀。诗的最后一联,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沦落天涯无尽的凄凉,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一切尽在不言中。尾联“白头吊古”“老木苍波”则兼有杜甫《登高》“艰难若恨繁霜鬓”的用词和“无边落林萧萧下”的悲凉意境,气韵苍凉。

陕西省榆林市2024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

福州

张养浩

闻说东南秀所钟,此行处处觉诗工。

飞来天上三山岛①,惊倒人间百岁翁。

荔子种成唐室祸,芦花飘满越王宫②。

斜阳无限兴亡恨,何事烟波尚尔东。

【注】①三山岛,指福州城中的三座小山。②《史记·东越传》:“越王宫,在福建闽侯县北。”

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化用了杜甫《望岳》中的诗句,以议论入题,开篇总写福州景色神奇秀美,名不虚传。B.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