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齐鲁名师联盟2024届高三5月质量检测联合调考语文试题.doc

山东省齐鲁名师联盟2024届高三5月质量检测联合调考语文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东省齐鲁名师联盟2024届高三5月质量检测联合调考语文试题

2024.05

本试卷共10页,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当代青年的生命观念,有着鲜明的多元化特征。有学者曾对河南七所高等学校的青年学子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确实有一定比例的青年学生对生存的意义缺乏认知,有些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但也有相当比例的同学表示出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对于人生有着清晰规划。这些不同的认知,显然会对他们的生死观念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笔者近日多次与在大学就读的青年就死亡话题进行访谈,发现观点也是相当多元。对待生死,部分青年表现出唯物的一面,也有一些青年认为死后世界“不好说”。此外,有些学生明确表示在死后愿意选择海葬、花葬等生态葬法,个别学生甚至在家人的影响下已然签订了器官捐赠协议,但也有一些同学表示对此难以接受。

通过调查访谈可以发现,之所以选择生态葬、生前遗嘱、器官捐献,在很大程度上与青年生命观念中自我意识的增强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有着张扬个性、特立独行的一面。与“70后”“80后”相比,“90后”“00后”的“独生子女们”自我意识更加突出,他们格外强调自我感觉和内心感受。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喜欢“宅”在自己的“小天地”中,而不愿意委屈自己去附和社会流俗。有受访者专门提及,一些年轻人毕业后想到殡仪馆工作,就是因为可以少和社会打交道,专心做自己能够掌控的事。这些特立独行的特点反映在对待生命的态度上,就是年轻人不愿意受外在习俗传统的制约,喜欢遵循内心的意愿规划自己的生命旅程,希望掌控自己的人生。明乎此,生前遗嘱在青年人群中受到青睐也就不难理解。

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探索,同样在当下年轻人的生命观念中有着生动体现。在探究人生意义的过程中,青年也是在重新认知自我,定位自己和他人、自己与社会以及自己和国家的关系。一些受访者认为,年轻人对生命意义的探求,从未停止过。当下的年轻人虽然也惧怕死亡,但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死亡议题却并不排斥,甚至有浓厚兴趣。从根本上讲,即是他们探求人生意义的客观体现。越来越多的青年愿意成为器官捐献者,将自己的身体器官用于拯救他人的生命,这体现出青年对自己生命价值的实现和对他人福祉的关注,同时也是延续自身生命、追寻人生意义的一种态度折射。

青年选择生态友好型的安葬方式和祭奠方式,体现着他们对生命与自然关系思考,也反映着青年的社会责任担当。有观点批评当下的青年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罔顾他人和集体的利益。但一部分受访者认为,同任何时代一样,当代青年对社会的脉动有着敏锐感知,其所思、所想、所为并不是没有“利他性”。当代青年对殡葬和死亡议题的关注和热情远远超过前辈,反映着当下青年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摘编自马金生《青年生命观念的新变化:特点、成因与启示》)

材料二:

青年人爱上MBTI甚至形成一种有着很强影响力的亚文化,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心态,其中的问题值得我们思索和辨析。

第一,体现出青年迫切需要定位自身、获取认同、开展社会交流的心态。个人的不确定性、可塑性、发展性在儿童及青少年群体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尽管如此,这些群体成员仍迫切地需要寻找到一定程度的社会归属感。过去,他们可能更多是通过学习、生活、工作,形成追随某种思想、崇拜某个偶像,来对自身进行定位,形成自我的社会归属感。在日益个体化的现代社会中,网络对生活的渗透导致一些青年的孤独感、寂寞感随之增加。MBTI不仅可以帮助青年了解自己,增强自我认同,减少焦虑和抑郁,提升幸福感,还可以让他们基于人格的具体性、系统性而与更多的他人甚至是故去的人、文学人物等连结到一起,这或许能够让他们不会感到太过孤单。

第二,体现出青年希望自己能被他人正确看待和对待的心态。尽管一些青年热衷MBTI,可能有规避现实压力的诱因,但是,更多的青年热衷MBTI也表现出希望摆脱被“一刀切”式对待的心态,特别是希望在职场被领导和同事以正确的方式来对待。如果青年身边的人特别是亲朋好友能够较好地掌握MBTI的相关理论,根据其较为真实的人格类型来加以对待,权衡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将会大幅提升青年心理健康水平。

第三,体现出青年希望不断探索新型、平等、宽松的社会交往方式的心态。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旋律使得在这一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新起点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