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pdf

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第三

次联考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灵性成长,是指人渴望超越生命的功利层次,追寻生命的终极意义。常人屡屡颠踬

于名利危途,在这样的人生转换时刻,悟性高超者往往会跳出世俗,开始寻找和阅读经

典,经典也开始展示出指路石般的意义。

经典的意义何在?在此所谈的经典,主要指塑造人类文明的核心主旨的人文经典,

如《论语》《荷马史诗》等。真正的人文经典都是为了让人认识功利世界的局限性,去

追求超越功利的真善美。因此就有功利和灵性两种阅读指向,功利之人阅读仅为了享乐,

灵性之人阅读是为促进灵性成长。如果非让功利之人去阅读人文经典,那是对他们最大

的折磨,反之亦然。有新闻报道说,许多大学生读不下去《红楼梦》,人们由此感慨大

学生的文化素质低下。其实,这只是因为大学生普遍处于人生的功利主义状态,较少意

识到灵性成长的需要而已。一旦他们意识到灵性的成长需要,《红楼梦》等人文经典自

然就会深入人心。

常有人埋怨人文经典古奥难懂,远离人生实际。其实,经典之为经典,就是因为它

们对人生实际的一定超越。就像日月星辰高悬苍穹,好像和我们的生活了不相关,但是

我们终究要抬头眺望苍穹,才能明了心居何处。因此,经典之所以显得古奥难懂,是因

为我们沉溺于功利化生存,缺乏理解经典的灵性觉醒。

当今时代物欲汹涌,有人担心经典没有读者。其实不必如此悲观,因为功利化生存

终究是一种意义匮乏的状态,一个人不可能轻易获得世俗的成功,失败时他就会反思功

利化人生的弊端,即使他获得最大的世俗成功,他的心中依然会有巨大的意义亏空难以

填补。这时,他就可能去亲近人文经典,寻找新的生命指向。这个时候,人文经典就是

救命的方舟,就能够得以传承下去。

有人认为智能手机、网络等导致了碎片化阅读,这不利于人文经典的阅读,易带来

碎片化的生存感受,这值得反思。其实,阅读的媒体、阅读字数多少并不是导致阅读碎

片化的根本原因,真正的原因还是阅读动机和阅读内容。有人读起网络小说来,一读就

是上千万字,但这只是追求一时刺激的碎片化阅读。但若有人零星地阅读《道德经》,

慢慢地领悟人生之道,那他的阅读就是经典阅读。

功利化生存中,为主体的人想着如何支配客体,表面上获得了成功,而实际上主

试卷第页,共页

111

客两分的生存态度导致了广泛的生存焦虑。而一个人灵性成长的主要标志,就是敢于超

越这种功利化生存,从更为宏大的角度来审视人与天地的关系,从而获得整体化的人生

体验。因此,阅读人文经典是医治当代人碎片化生存的一剂良药。

冯友兰先生曾说:“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而在

于提高心灵的境界。”冯友兰先生说的是中国哲学,其实所有人文经典的功用也是如此,

那就是我们所说的促进灵性的生成。只有从这个意义上看,经典阅读的必要性、可能性

和必然性才会清晰起来。

(摘编自汪树东《灵性成长与经典阅读》)

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常人在追求利的路途上遭遇失败,就会转向寻找和阅读经典,以追寻生命的终极

意义。

B.阅读塑造人类文明核心主旨的经典作品,能使人超越利局限,因此没有利阅读

指向。

C.大学生读不下去《红楼梦》,不是因为其文化素质低下,而是他们暂时不需要灵性成

长。

D.经典阅读与阅读动机、阅读内容紧密相关,不取决于阅读媒体的选择和阅读字数的

多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阐释“灵性成长”的内涵,然后逐层论述了经典阅读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必然

性,思路清晰。

B.文章列举大学生读不下去《红楼梦》、当下存在碎片化阅读等社会现象并展开论证,

现实针对性较强。

.文中使用了指路石救命的方舟一剂良药等词语,可使文章的论证生动形象,

C“”“”“”

浅显易懂。

D.文章末尾引用冯友兰先生关于中国哲学用的观点,以此强调了人文经典具有促进

灵性生成的用

文档评论(0)

A138654775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