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古代诗歌五首》(第一课时).docx

20 《古代诗歌五首》(第一课时).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古代诗歌五首①

今天学习第20课古代诗歌5首。

朗读五首古诗

先听老师来朗读这首诗,同学们可以标注一下字音和朗读中的停顿。

积累文学常识

这篇课文选择的5首古诗,是编者按照诗人生卒年先后来排列的请同学们看一下,学习古诗文,需要了解作家作品等相关文学常识,这个表格里的内容,请大家重点关注诗人的姓名及其生活的朝代。

我们还要了解这5首诗的体裁。登幽州台歌题目中的歌,指的是古体诗中的歌行体,属于古体诗,古体诗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登幽州台歌前两句为五言,后两句为七言,比绝句和律诗都要自由,望岳也是古体诗,被称之为五言古诗,登飞来峰、己亥杂诗是绝句,属于近体诗,游山西村,也属于近体诗,律诗通常每首8句,每两句为一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我们将用两个课时来学习这篇课文,第一课时先学习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和己亥杂诗其五,第2课时学习望岳和游山西村。

讲读《登幽州台歌》

下面,我们来阅读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这个题目的意思是诗人登上幽州台,吟诵了一首诗,这首诗歌表达了什么主旨呢?先请同学们圈画出直接表达诗人情感的语句。

第4句中有个词语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情感,怆然,怆然的意思是悲伤的样子,涕是眼泪的人,涕下是怆然的外在表现,怆然而涕下写出了诗人的悲伤之深重,还有一个独字,孤独,给诗人深重的悲伤增添了凄凉之感,老师来读一读这句诗,大家体会一下如何处理朗读中的重音,来传达诗人的悲伤之情。

第1种,独怆然而涕下,我把重音放在独字上

第2种,独怆然而涕下,重音放在了怆然上,我们听到重音放在独或怆然上都是可以的,同学们也来试一试吧。

那么这个独缘何而起呢,我们能不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有同学从第一二句中读到两个不见,不见古人也不见来者,呼应的独字,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意,前和后指的是前代和后世。诗中的古人,历代不少注本说指古代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等,我们不必十分拘泥,只能作诗人登幽州台时想到的一切古人吧,头两句诗写诗人登上幽州台,驰骋思绪,俯仰古今,诗中有两个不见引起下文的一个独字,正是因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诗人才会感到孤独。

我们再来读第3句,天地之悠悠,这一句与诗人的独是不是也有关联呢?诗人登上幽州台,他又感受到什么呢?天地之悠悠,诗人设定的空间背景,不仅仅是他所登临的幽州台,不仅仅是他的家国,而是一个更大的空间,天地之间,天地之大是不是更显诗人之独呢?第一二句中的前后写出了时间的久远,而第3句又写出了空间的辽阔,诗人把站在台上的自己放在了无限的时空之中来反观自身,时间久远,天地无极,个人生命如此短促,在有限的人生里生不逢时,郁郁不得志,那是多么令人悲伤的。

我们还可以联系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来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情感,老师在这里补充一点背景资料,登幽州台歌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当时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征伐契丹,陈子昂任右拾遗参谋军事,武攸宜缺乏将略导致军事失利,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陈子昂屡次进言,不仅不被武则天采纳,还反被贬为军曹,在这种情况下,诗人登上了幽州台。

幽州台是什么地方呢?大家看一下注解1,当他的目光穿越历史的长河,他想看见的古人和来者,可以理解为明君和贤士,因此,这首诗正抒发了他因怀才不遇而苦闷失意的心情。

理解了诗人的情感,请大家再来朗读这首诗。在朗读的时候,同学们还要注意这首诗的节奏变化。这首诗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交错的句法,上两句每句5个字,三个停顿,这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每句6个字,各增加1个虚字,之和而,变成了四个停顿。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缓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慢声长谈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因而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这种节奏和停顿,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背诵这首诗。

讲读《登飞来峰歌》

接下来我们来阅读登飞来峰,首先请大家自读一遍这首诗,圈画出直接表达诗人情感的语句。同学们一定关注到了第3句诗中的无畏,这句诗的意思是不畏惧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语气非常坚定,那么这种不畏之情与其他诗句有何关联呢?我们先看诗歌的前两句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可知诗人登上了飞来峰的高塔,这座塔千寻之高,千寻在这里是虚数,古人以八尺或者七尺为一寻,千寻之塔可想该有多高了。下句所说的,浮云遮望眼,与千寻之高度形成呼应,诗人在这里还讲了一个传说,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日出,请大家想象一下飞来峰上千寻塔耸入云天的气势吧,这两句渲染了飞来塔之高,给人以峻拔之势,也为下一句的不畏做足了铺垫。

再来看诗歌的最后一句自缘身在最高层,缘的意思是因为,自缘解释为自然是因为,体现出肯定的语气。把三四两句连起来理解,正是因为自己站在塔之最高层,所以

文档评论(0)

158****727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