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生理主题.ppt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血液生理

CONTENTS

血液概述

红细胞与血红蛋白

白细胞及其免疫功能

血小板与止血机制

血浆成分与功能

血液类型与输血原则

血液概述

01

血液定义

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内流动的不透明红色液体,是维持生命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血液功能

血液具有运输、调节人体温度、防御、调节人体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等重要功能。它负责将氧气、营养物质等输送到全身各zu织和器官,同时将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等排出体外。

血液组成

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含有水、蛋白质、电解质和多种有机化合物。血细胞则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细胞。

血液比例

在正常情况下,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55%,血细胞约占45%。其中,红细胞数量最多,约占血细胞总数的99%,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较少。

VS

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是一个密闭的管道系统。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通过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血管则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分别负责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zu织和器官、回收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以及进行物质交换。

血液循环路径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路径。体循环是指血液从左心室出发,经过主动脉和各级分支动脉输送到全身各zu织和器官,然后通过各级静脉回流到右心房的过程;肺循环则是指血液从右心室出发,经过肺动脉输送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然后通过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的过程。

血液循环系统

红细胞与血红蛋白

02

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这种形态使红细胞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与体积比,有利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快速交换。

形态

红细胞主要由细胞膜和细胞质构成,其中细胞膜富含脂质和蛋白质,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可通过狭窄的毛细血管。细胞质内充满了血红蛋白,使红细胞呈现红色。

结构

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具有与氧气和二氧化碳结合的能力。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将氧气运输到身体各部位;在缺氧环境中,血红蛋白释放氧气供zu织细胞利用,同时将二氧化碳运输到肺部排出体外。

性质

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维持身体各部位的正常生理功能。此外,血红蛋白还参与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和免疫功能的发挥。

功能

生成过程

红细胞的生成主要在骨髓中进行,需要多种造血原料和调控因子的参与。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增殖分化为红系祖细胞,再逐渐发育为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和晚幼红细胞,最终脱核成为成熟的红细胞释放入血。

破坏过程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120天,衰老的红细胞主要在脾脏和骨髓中被破坏。破坏后的红细胞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释放出的铁元素可重新利用于血红蛋白的合成。同时,新的红细胞不断生成以补充衰老和破坏的红细胞,维持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的动态平衡。

白细胞及其免疫功能

03

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具有活跃的吞噬和杀菌能力。

在血液中循环,并分化为巨噬细胞,参与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

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负责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

粒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白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识别外来抗原或病原体。

识别后,白细胞发生一系列生化反应,活化并增殖。

活化的白细胞通过吞噬、杀伤或释放细胞因子等方式清除病原体或异常细胞。

识别阶段

活化阶段

效应阶段

白细胞在炎症部位被趋化因子吸引,向炎症部位迁移。

白细胞通过吞噬作用清除病原体、细胞碎片和异物。

白细胞可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前列腺素等,参与炎症反应和调节。

趋化作用

吞噬作用

释放炎症介质

血小板与止血机制

04

血小板结构

血小板由外膜、细胞膜和细胞质组成。外膜是血小板的表面结构,细胞膜和细胞质则构成了血小板的内部结构。

血小板形态

血小板呈两面微凸的圆盘状,直径约2-4微米,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成分之一。

血小板功能

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能够黏附于受损血管壁,聚集形成止血栓子,并释放出生长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促进伤口愈合。

止血过程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环节。当血管受损时,首先发生血管收缩,减少局部血流;接着血小板黏附于受损处,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最后血液凝固系统被激活,形成纤维蛋白凝块,彻底封闭伤口。

止血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血小板数量和质量、血管壁完整性、凝血因子活性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异常都可能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

止血过程

影响因素

血栓形成条件

血栓形成的条件包括心血管内膜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以及血液凝固性增加。当这些条件同时存在时,就有可能形成血栓。

防治方法

预防血栓形成的方法包括保持心血管健康、避免长时间静止不动、控制血压和血脂等。对于已经形成的血栓,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等方法进行溶解或取出。同时,抗血小板药物也是预防和治疗血栓的重要

文档评论(0)

wgyc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