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知识(农业技术指导员).pptx

土壤肥料知识(农业技术指导员).pptx

  1.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资讯2-1农作物生产基础知识;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一、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一、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一、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一、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一、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一、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一、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一、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一、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一、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一、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一、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一、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一、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一、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一、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一、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一、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一、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一、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一、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一、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一、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一、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资讯2-1农作物生产基础知识;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二、土壤理化性质;二、土壤理化性质;二、土壤理化性质;二、土壤理化性质;二、土壤理化性质;

在典型的砂土里砂粒之间不形成土团,是没有结构的土壤。

有结构的土壤分为微团聚体结构、团粒结构、极状结构、块状结构、核状结构等,其中团粒结构才是农业上最理想的土壤结构。

;

团粒结构是农业上最理想的土壤结构

;

团粒内部空气少,有利于嫌气性微生物活动,养分分解缓慢,并能保存腐殖质,而团粒之间空气流通,有利于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分解出速效养分供作物吸收,所以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既能供肥,又能保肥。此外团粒结构的土壤空气充足、水分适中,松紧适宜,耕作方便,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

;二、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耕性好坏主要反映在耕作的难易、耕作质量和宜耕期长短。

耕性好的土壤,耕作时阻力小,耕后松软、细碎、地面平整,雨后适宜耕作时间长;

耕性差的土壤,耕作时阻力大,耕后易起坷垃,易出现漏耕重耕,地面凹凸不平,一般雨后仅有一两天宜耕期。耕性不良的土壤主要是缺乏有机质的粘土,增施有机肥或掺入砂质土是改良土壤耕性的有效措施。

;二、土壤理化性质;

各种土壤的保肥力不同:

含腐殖质多的保肥能力强,因为腐殖质胶粒吸附养分的能力比矿物质胶粒平均要大四倍;

粘土里胶粒比砂土多,因而粘土比砂土保肥力强。

;

土壤供肥性是指土壤为作物提供有效养分的能力。

土壤保蓄的养分中,只有可溶解的分子态和离子态养分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迟效态养分经过分解转化被土壤胶粒吸附,再经代换作用才是土壤的有效养分。;

土壤的保肥与供肥性,是土壤保蓄养分和释放有效养分两种相互联系的过程,二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一对矛盾,我们既要注意充分供应作物需要的速效养分,同时也要重视各种养分的平衡与积累,为作物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土壤理化性质;

砂土:

含砂粒多、粘粒少,土粒间孔隙大,透水性强、保水力弱,养分含量少、保肥力弱、土壤供肥力低,通气良好,有机质易分解,土质疏松、易耕易种、不板结。作物在砂土栽培时,种子易发芽,出苗快、齐,易发小苗,但中后期易脱肥,不发老苗。

;

粘土:

含粘粒多、砂粒少,土粒间孔隙小,透水性差、保水力弱、遇水易内涝,矿质养分含量高、转化慢、土壤供肥持续时间长,通气不良,有机质分解慢,湿时泥泞、干时坚硬,易耕期短。耕、种困难,不发小苗、发老苗。;

壤土:

具备上述两者的优点,有良好的通透性、保水保肥性,土粒不散不粘,适于耕作,既发小苗也发老苗,是良好的土壤类型。;;二、土壤理化性质;

PH值测定的简易

方法可用PH试纸

测定:

;

土壤酸碱度分级表;

我区广泛分布的红壤一般呈酸性,PH通常在4.5~5.5之间。;

水稻田因耕作施肥及母质的影响,酸碱度变化较大,通常PH在5.0~8.5之间。

;

几种作物生长发育适宜的土壤PH:

水稻:5.7~7.0

玉米:6.0~7.0

甘蔗:6.0~8.0

花生:5.0~6.0

;资讯2-1农作物生产基础知识;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三、土壤的利用与改良;三、土壤的利用与

文档评论(0)

学而思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而思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