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教案合集.doc

苏教版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教案合集.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教版一般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一

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

《沁园春·长沙》教案

【课前导学】

1、简介词的有关知识

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开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如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2、介绍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但陈独秀看不到革命力量,想把革命领导权交给资产阶级。毛泽东看到了革命力量,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而这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追忆了昔日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豪放词,巧妙地回答了革命领导权问题。

3、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沁园春百舸峥嵘寥廓挥斥方遒浪遏飞舟

4、朗诵本词三遍。

【课堂讲学】

一、教学目标:

1、抓住关健词语,理清思路

2、体会词中描述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感受毛泽东早年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二、教学重难点:体会词中描述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朗诵――鉴赏

四、教学过程:

1、导语: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爱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

毛泽东一生挚爱古典诗词,他的一生,不仅在临窗伏案时,就是在戎马倥偬之间也不断地默诵吟哦,写诗作词。据中南海毛泽东图书管理员统计,毛泽东生前认真批注、圈画过的诗词总计在1590首以上,一般性翻阅、欣赏的至少在2000首以上,凭记忆手书的有117首,其中有许多长篇叙事诗。毛泽东不仅鉴赏古诗词,而且也挥笔创作多首诗词,并自成一家。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他在各个时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势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初中我们学习了《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长沙》。长沙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起点,让我们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2、朗诵训练

3、阅读训练、鉴赏

〔1〕、参看注解,将词中每句大意顺畅地说出来。

〔2〕、将疑难词句、关键词句、精妙语句找出来。

〔3〕、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

上阕写景:描述湘江灿烂多彩的秋色图。

下阕抒情:抒发凌云壮志、革命豪情。

(4)、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并说说各领起几句。

上阕看字;领起七句。

下阕忆字;领起八句。

(5)、前3句的正常语序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诗歌语言常用变序,这里将“独立〞置前,加强了表现力。它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现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更激发读者生发种种想象与联想:孤独的诗人最见个性。李白“独坐敬亭山〞闲适,柳宗元“独钓寒江雪〞隐逸,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超脱,那么诗人“独立〞橘子洲头,看到了甚么,又要表达怎样的情思呢?

〔6〕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述灿烂多彩的秋色图的。

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亮〕

(7)、上阙词中有哪些意象?山、林、江、舸、鹰、鱼:万类。(由点到面〕

〔8)、体会到怎样的意境?

讨论提示:红叶、绿水、鸟飞鱼跃,这些景物单独看上去也很平常,我们可以联想到一些诗文名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海阔凭鱼跃,天

文档评论(0)

浅唱愁淡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