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课件:东西方的先哲.ppt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课件:东西方的先哲.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1)柏拉图: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他的代表作是《理想国》,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亚里士多德: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主题1孔子?【典题例证1】(2009·广东单科·T3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据《论孔子思想》要点归纳·重点突破材料二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据《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问题:(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运用能力。第(1)题注意对孔子贡献的设问仅限于教育领域,而且要多角度认识孔子的教育贡献。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主要有:扩大教育范围,如办私学;教育原则,如有教无类的思想;教学方法,如因材施教的观点;学习方法,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主张。第(2)题考查学生概括比较能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根据材料“维护奴隶制……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和“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分析说明。第(3)题考查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问题,一般要求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进行评价。答案:(1)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推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结论: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中的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要点突破】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不受统治者重视的原因要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孔子主张的特点来分析。1.孔子所处的时期是春秋末年,社会经历着剧烈的变革,新兴地主阶级主张以暴力打破旧的统治秩序,建立新的统治秩序。2.孔子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通过恢复西周的礼乐典章制度,把颠倒了的社会等级制度重新恢复正常。由此可见,孔子的思想实质上是在力图维护以分封宗法制为核心的奴隶制。3.在春秋末年奴隶制正在走向灭亡,新兴封建制正在构建的背景下,孔子的保守思想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不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在当时不受统治者重视。主题2柏拉图?【典题例证2】(2012·江苏单科·T24B)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材料二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马克思《哲学的贫困》请回答:(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东西方先哲孔子和柏拉图,两人都描绘了理想的社会蓝图,虽然由于时代的局限,不能实现。但两人对个人品德的观点,仍有现实意义。第(1)题,依据材料一中“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概括回答共同性;结合孔子“仁、礼”的内涵和柏拉图理想国内容概括回答第二、三问。第(2)题,依据材料二信息并结合春秋战国和古希腊时代背景概括回答相似原因。答案:(1)共同性:社会的和谐,个体的美德。礼的作用:明晰等级;仁的作用:缓和矛盾。品德:智慧,勇敢,自制(节制)。(2)原因:社会关系冲突——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雅典民主政治弊病显现。【要点突破】一、孔子与柏拉图思想的比较孔子柏拉图相同点时代背景奴隶社会个人活动游历、从教根本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政治思想重视统治

文档评论(0)

138****51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