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荐】独资公司法人变更费用是多少.doc

【热荐】独资公司法人变更费用是多少.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热荐】独资公司法人变更费用是多少

公司法人是公司的合法拥有人,他在公司的身份必须是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总经理等职位的人,对于独资公司来说,它的公司管理层结构很简单,法人的身份一般都是公司创始人,那么公司法中,办理独资公司法人变更费用是多少呢。

独资公司法人变更费用是多少呢?变更法人的费用高低分为两种:

一、法人不占股份

变更费用1000左右就可以了。

二、法人占有股份

如果法人占有公司股份,则会牵扯到股权问题,需要做股权转让,就工本费这一块有两个大头:一个是印花税,照注册资金的万分之五收费,再一个就是个人所得税,它有两种收费方式,如果是平转,收费是注册资金的万分之五,如果是差额转,费用是注册资金的万分之二十。

一、公司法人治理的基本系统模型

公司治理可以描述成下图(图略)的一般系统。从内容上看,公司治理的手段为三个方面:内部监控机制、外部监控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内部监控机制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制度设置(如我国公司法确定的“三会四权”制衡机制)来约束和管理企业经营者的行为;激励约束机制是指通过业绩评价和目标约束等在金钱和非金钱方面激励经营者努力工作;外部监控机制是指通过企业外部的市场及管理机制(如资本市场、经理市场、政府管理部门)对企业的管理行为进行约束。

用企业理论的观点来分析,可以发现,公司治理的内部监控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要解决的是监督者(委托人)与被监督者(代理人)目标歧义的难题。但企业的委托代理契约,并不能保证代理人(经理人员)经营行为的长期化和把企业目标视为自己的目标。人们发现,设立企业制度只能在与经营者的合约上明确涉及的方面对经营者有约束作用。但由于合约主体(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委托人总存在一些合约无法约束的“剩余行为”,这个“剩余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是委托人不清楚的,从企业制度的组织结构上设置控制机制总会存在盲区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办法就是把“剩余行为”的随机控制权交给与行为人关系最近的监督者,如董事会监督总经理,总经理监督职能部门经理或分公司经理,强化这种随机监督的办法就是直接委托人对代理人的行为负责。当然,代理人也会产生新的“剩余行为”。

解决这个问题的另一办法是依靠市场合约,把企业制度难以顾及的行为人的“剩余行为”与行为后果,置于严酷的市场竞争过程中,进而把行为控制权交给当事人,把本来由企业承担的监督成本转化为当事人的违约成本。这就是外部监控机制,它研究在外部竞争层面上,行为契约化在约束企业管理行为方面的制度功效。例如经理市场、资本市场的情形,因为市场竞争机制所包含的隐性契约,具有企业内部制度所达不到的功效。

同时公司管理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运作将能强化上述三个方面治理机制的作用。

二、现代公司法人治理模式

由于各个国家的文化传统、治制体系、经济发展过程的差异,在上图(图略)中所展示的公司治理的一般模型中,外部监控、内部监控激励约束机制所发挥的作用大小和重要性有所不同,而形成了公司治理系统的不同类型。一般来讲,公司治理系统大致分为下面三种类型。

亚洲的家庭式治理模式

在东南亚国家、台湾和香港等地区,许多大型公众公司都是由家族控制的,表现为家族占有公司的相当股份并控制董事会,家族成为公司治理系统中的主要影响力量。这种模式形成的原因至少有下面两个方面。一是儒家思想文化和观念的影响;二是在30多年前这些地区落后的情况下,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家族式企业的鼓励发展政策。这种家族式治理模式体现了主要所有者对公司的控制。在这种治理模式下,主要股东的意志能得到直接体现,这种模式也可称为股东决定直接主导型模式。但其缺点是很明显的,即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的大量资金从家族那里是难以得到满足的。而在保持家族控制的情况下,资金必然大量来自借款,从而使企业受债务市场的影响很大,始于1997年7月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也反映出家族式治理模式的弊病。

就我国情况而言,私营企业的民营股份公司可能较多采取家族式的治理模式,但对占我国上市公司80%的由国有企业改造成的股份公司来讲,不可能完全采用“日本德国式的内部治理模式”或英国美国式的外部治理模式,而必须同时加强发挥内部监控、外部监控和激励约束机制的作用。因为我国资本市场、经理市场并不发达,国有资产所有者并未完全到位,银行对企业的约束也很弱。

三、公司治理的监督机制

公司治理的监控机制由内部监控机制、外部监控机制和企业管理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组成。前两方面相互联系,同时又与企业管理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相互联系。

1.内部监控机制

我国公司法确定的“三会四权”制衡机制实际上就是本文所指的内部监控机制。狭义的公司治理系统指的就是内部监控机制。内部监控机制在一定情况下是公司治理的主体。加强内部监控工作,所要做的就是以

文档评论(0)

183****977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