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谈谈我的诗意语文观.doc

小学语文论文:谈谈我的诗意语文观.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论文:谈谈我的诗意语文观

PAGE

PAGE#

冷眼看诗意

谈谈我的诗意语文观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当一个孩子满怀憧憬地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体验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葱茏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要让我们的课堂,流淌生命的活力,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无限的诗意。

“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这是王崧舟的语文教育之梦。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崇,王崧舟以热切而理性的思索努力追寻着语文教育的本真: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具有“人的精神”的人,培养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当我行进在新课改的大道上,我也在努力追寻语文教学的本真,对诗意课堂也生发出一些个人的感悟。

诗意课堂,语文教学应有的境界,是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境界,是一种洋溢着情感、弥漫着想象、充满着浪漫精神的境界。为什么会诞生诗意课堂?原因不乏有三:

其一,语文的生命是诗意的。《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工具,而是不能脱离思想、情意,为着表情达意而存在的工具。不要说一篇课文、一段话,往往一个句子、一个词语,甚至是一个字,都反映了一定的思想,表达了一定的情感。一句话,它是这样的神奇,这样的富有诗意!至于经过编者千挑万选录入教材的课文,自然更是意蕴丰厚、意境优美了。所以,鲁迅说:“语言有三美:意美以感人,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语文的三美共同营造了立体的、浓郁的意境,语文没有了诗意,就等于没有了活力,没有了灵魂,没有了生命。

其二,学生的天性是诗意的。在孩子的眼里,山、水,一切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活的,会跑也会飞,会说也会唱。儿童的眼睛,就是喜欢瞧着这陌生的世界。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我一千万次的相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思维的天性本身要求富有诗意的创造。美与活生生的思维,如同太阳与花儿一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所以,学生们在听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会伤心地流泪;春天桃花开了,学生会说桃花睡了一个冬天,现在打了一个哈欠醒来了,桃花就开了……

小学语文论文:谈谈我的诗意语文观全文共

小学语文论文:谈谈我的诗意语文观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

既然如此,语文教学就应该努力成为语文的生命诗意飘溢的过程,成为学生的天性诗意盎然的过程,成为教师的劳动诗意弥漫的过程。换言之,语文教学应该是学生感知、感悟、感受语文的音律美、形象美、个性美、情趣美、意蕴美的过程,是师生互动交往、心领神会,共同获得文本精神和言语智慧的过程,是享受自由、享受愉悦、享受生活、享受人生的过程。显然,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生机盎然、充满诗意的!

但是,如果观察一下语文教学的实际状态,我们发现语文诗意的课堂正遭受着破坏、折磨、痛苦:

一是语文的生命被分解。众所周知,收进小学教材的文章,大多“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可以这样讲,一篇课文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它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散发出生命的活力,洋溢着迷人的芬芳。然而,就是这样的生命,被某些擅长“解剖”的人分解了。他们无视血肉,不见情义,感受不到活力,感觉不到芬芳,但见筋骨——知识和技能。教师关注的是知识和技能,学生读的、背的、抄的、默的、考的是知识,擅长的是读、背、抄、默、考。可怜的语文,被肢解成七零八落的碎块,人文价值、人文底蕴流失,哪里还有什么美可以言说、可以品味、可以享受!

二是学生的天性被泯灭。好说、好动、好问、好想、好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如果走近学生,蹲下身子,走进学生的心灵,就会看到一个又一个奇异精彩的世界。这世界里,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弥漫着诗意的光辉。置身于这般诗意的世界中,你也会情不自禁地要说、要动、要问、要想、要表现。然而,某些课堂上,学生的天性被无情地泯灭了。1、无聊的“启发”。威廉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好教师讲解,优异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的确,有效的启发能“把人们的心灵点亮”,而无聊的启发则浪费时间和精力,让人云里雾里。2、变味的“多练”。精讲多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但有人将多练视作做习题,于是,名正言顺地大搞题海战术,学生则置身于题海中苦苦地挣扎一一判断、选择、填空……3、痴情的“多媒体”。恰当地使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可以有效地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但变戏法似的交替过频,削弱或替代了学生对文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宋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