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pptxVIP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基础理论

汇报人:xxx

20xx-03-24

绪论

阴阳五行学说

藏象学说

气血津液神学说

病因病机学说

养生与防治原则

目录

01

绪论

概念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基础,是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理论依据,包括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基本认识和理论。

特点

中医基础理论具有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恒动观念、形神一体等特点,强调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和机体自身整体性的协调。

中医理论起源于先秦时期,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和经验总结,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在《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中,奠定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基础。

随着历代医家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医理论逐渐得到完善和发展。在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在隋唐时期,孙思邈等医家对中医理论进行了系统整理和总结;在宋明时期,陈无择、张景岳等医家进一步推动了中医理论的发展。

近现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理论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推动中医理论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古代中医理论的奠基

中医理论的发展

现代中医理论的创新

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对象包括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和规律,以及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基本问题。

研究对象

中医基础理论的任务是揭示人体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机制,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同时,推动中医理论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促进中医学术水平的提高和进步。

任务

02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对立

阴阳互根

阴阳消长

阴阳转化

阴阳代表着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如天地、日月、寒热等。

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关系,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在一定限度内,阴消则阳长,阳消则阴长。

阴阳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为用,阴生于阳,阳生于阴,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

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是五行相生的顺序。相生关系表示一种事物对另一种事物具有滋养、促进的作用。

五行相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是五行相克的顺序。相克关系表示一种事物对另一种事物具有制约、抑制的作用。

五行制化

五行之间既相互滋生又相互制约,维持着事物的相对平衡和协调发展。

五行乘侮

五行中的生克制化关系遭到破坏后出现的反常现象,包括相乘和相侮。相乘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制约或克制;相侮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或克制。

01

02

03

04

说明人体的zu织结构

根据阴阳对立统一的观点,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同时,人体zu织结构又可以用五行来加以阐述,如肝属木、肺属金等。

人体的生理功能可以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如阴阳平衡是人体生理活动的基础;五行养生法可以调和阴阳平衡等。

阴阳五行学说还可以用来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如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基本原因;五行中任何一行发生太过或不及,均会引起相乘或相侮的变化等。

根据阴阳五行学说,可以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治,如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通过五行养生法来调和阴阳平衡等。

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

说明病理变化

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03

藏象学说

心、肝、脾、肺、肾,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的作用,藏而不泻,满而不实。

五脏

主血脉,主神志,开窍于舌,其华在面,与酸味、绿色、春季、东方等相应。

主疏泄,主藏血,开窍于目,其华在爪,与酸味、绿色、春季、东方等相应。

03

02

01

主运化,主统血,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与甘味、黄色、长夏、中央等相应。

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开窍于鼻,其华在毛,与辛味、白色、秋季、西方等相应。

藏精气,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液代谢,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与咸味、黑色、冬季、北方等相应。

03

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

01

六腑

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具有受盛和传化水谷的作用,泻而不藏,实而不满。

02

贮存和排泄胆汁,主决断。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如心与肝、心与脾、心与肺、心与肾等,存在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等关系。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脏腑表里相合,如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等,相互为用,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表一里相互配合。

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相互之间必须保持畅通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通过观察病人的外在表现,如面色、舌苔、脉象等,推断出内脏的病理变化,从而确定疾病的性质和部位。

诊断疾病

根据藏象学说确定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如“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等,对临床用药和针灸治疗等具有指导意义。

指导治疗

通过调

文档评论(0)

mtyclw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