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新教材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5课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时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VIP

2024春新教材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5课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时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第五课*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同“纳”,结交

B.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求取

C.自贼者也贼:小人

D.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保:使……安定

【解析】C项,自贼者也,意思是“自己残害自己”。贼:伤害、残害。

2.下列句中加点字“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A)

例句:人之有是四端也

A.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B.知皆扩而充之矣

C.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解析】例句,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代词,代前文的“四端”。C项,结构助词,的。D项,代词,代“治天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B)

①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②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④犹其有四体也⑤将军者,国之爪牙也⑥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⑥

【解析】①②④古今同义。①孺子:小孩子。②乡党:乡里,也指同乡的人。④四体:四肢。③⑤⑥古今异义。③牺牲,古义: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的牲畜。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⑤爪牙,古义:比喻重臣,武将。今义:指坏人的党羽。⑥丈夫,古义:男子的通称。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例句: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其斯之谓与

C.不学《礼》,无以立

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解析】例句:判断句,“……也”,表判断。A项,判断句,“……者,……也”,表判断。B项,宾语前置句,“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C项,固定句式,“无以”,没有……的办法。D项,省略句,“之”后省略介词“于”。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入井里的反应为依据,论证人有一种本能,即“_人皆有不忍人之心__”。

(2)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由不忍之心而推导出“四端”并用比喻句“_人之有是四端也__,_犹其有四体也__”形象地说明其于人的重要性。

(3)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论及“仁义礼智”扩充推广的积极作用时所说的两句是:“_苟能充之__,_足以保四海__。”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古语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孔子说:“君子如玉。”古人喜欢佩玉,因为他们认为__①__,佩戴玉石的目的是时时警醒自己,道德修养与品格应像玉石一样。但老子却说:“不欲绿绿如玉,珞珞如石。”__②__而是想做一块平凡的石头。原因很简单,玉石很珍贵,__③__;石头遍地都是,却能被所有人使用,能造福到所有人。所以老子说“最高的荣誉是没有荣誉”,最珍贵的东西,看起来反而不珍贵。就像水、空气一样,它们是免费的,但远远比玉石黄金珍贵多了。

【答案】_①玉的品质与君子的品质最为近似__②他并不想做一个如玉的君子__③但它只能让很少一部分人得到__

7.下面的四则材料体现出同为儒家圣人的孔子与孟子在处世态度上的细微区别。你更推崇谁的处世态度?写一段话来阐明自己的理由。(要求:不少于60个字)

①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

②子谓颜渊曰:“用(任用)之则行(施展抱负),舍之则藏(退隐),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③孟子曰:“得志,与民由(分享,为百姓服务)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下》)

④孟子曰:“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

【答案】_(1)我更推崇孔子的处世态度。孔子希望在自己得到重用时施行主张,而在自己得不到重用时,就选择韬光养晦、安贫乐道甚至归隐,更能体现出文人的尊严与操守。

(2)我更推崇孟子的处世态度。孟子有平治天下的雄心壮志,希望自己得到重用,把主张推广到天下。他更有舍我其谁的自信与担当,即使不得志也能坚守主张,独自践行。__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齐人将取燕,诸侯谋救之。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以七十里为政于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10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