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北方》课堂讲解-备课-背景人物讲解.ppt

大学语文《北方》课堂讲解-备课-背景人物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目标1.了解艾青早期诗歌创作概况

2.把握诗歌的感情和思想基调3.了解诗歌现代自由诗体的形式特征?教学要点1.诗歌的主旨和忧郁的感情基调

2.诗歌及作者其他诗作独特的土地意象

3.诗歌自由诗体和散文化特征

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副会长,被法国授予文学艺术最高勋章。作者简介艾青笔名的由来中国传统的“弃儿”和叛逆以歌当哭的诗人作者简介作品感情深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等,论文集有《诗论》、《艾青谈诗》等。背景简介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艾青成了逃亡的难民,先是从杭州逃到老家金华,然后带着妻子,从金华逃往武汉。当时汪精卫等汉奸正热心于准备给日本鬼子当儿皇帝,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艾青陷入了迷茫、悲哀与绝望。本诗写于1938年2月。当时,艾青正和萧红、萧军、聂绀弩、端木蕻良、张仃等一批文化界朋友,应聘赴山西民族革命大学执教,旅经陕西潼关。诗人目睹战争阴云笼罩下的北国大地一派荒凉、阴郁和纷乱的景象,心灵受到极大震动。一位朋友感叹“北方是悲哀的”,更触发了他的思绪,他便满怀深情地吟出对北国大地和人民的悲悯、同情和挚爱;同时也表达了全民族追求进步、渴望光明的理想情怀。内容评述第一节作者写出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践踏下的中国的一系列暗淡灰黄孤苦无奈悲哀苍凉的具体意象,这些意象与严冬的严寒和肃杀相互映衬,成为中国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和象征。第二节在前面苍凉景物的基础上进一步累加,强调的是“不安”“悲苦”“逃亡”,也象征沦陷区人们当时无家可归,流落他乡。第三节是对前面的总结和概括,即北方正处于灾难、不幸、贫穷与饥饿中,而北方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这样的景象就是当时灾难深重的中国的历史命运。

内容评述第四节抒发作者对这片国土的热爱之情,诗人三次用了“我爱这悲哀的国土”,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内心的富有震撼力的声音,使前面反复的强调和渲染都在这里得到了反衬。这种热爱之情产生的原因是这土地埋有我们祖先的骸骨,是他们和自然、和敌人搏斗过的地方,他们“从不曾屈辱”。这是一个“永远不会灭亡”的坚强民族。诗人于此汲取了一种顽强的精神力量,坚定了必胜的信念,从而使诗歌热爱祖国的主题得到充分的表达。意象分析土地意象“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爱这土地》“土地”凝结着诗人对祖国、农村劳动者、民族生命的观察、体验与思考。《北方》也以“土地”为意象,其实咏唱的仍是北方的田地、北方的土地和人民。意象分析诗的前半部分:“土地”的“悲哀”这里不但是针对自然的暴虐,而且也暗寓着对民族敌人的仇恨;而因其未予明言,反使作品具有了更广大的涵盖。诗的后半部分:悲哀的国土所蕴藏着的精神力量诗人赋予悲哀的北方以引人崇敬的精神内涵,使全诗的境界升华,使诗的“土地”意象充满了使人感奋、激动的质素,也使诗人对国土的挚爱,更为坚实,更有历史的纵深感。情感分析忧郁与礼赞忧郁的诗情,几乎弥漫在艾青所有重要的作品中,是构成其诗艺术个性的基本元素。忧郁,来源于诗人的人生经历;忧郁,来源于诗人从时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严峻、困苦、艰难和沉重;忧郁,浸透着诗人对祖国、对土地、对劳动者的深沉的爱;忧郁,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忠实态度和庄严思索。作者发现了土地所涵容的淳朴、坚强的民族性格和民族伟力,为此而再三礼赞。诗体特征自由诗体作者是新诗史上自觉而有力的自由诗体的提倡者,认为它“受格律的制约少,表达思想感情比较方便,容量比较大——更能适应激烈动荡、瞬息万变的时代”。自由诗结构自由,有语言的自然节奏而没有一定格律诗;自由诗押韵比较自由,有部分押韵的,也有自始至终不押韵的,用韵或密或疏,还可自由换韵。语言之美本诗不受外在形式的拘束,没有均齐的段式、划一的句数、字数,没有一贯的韵脚,是典型的自由体诗。语句朴素、长而舒缓,在奔放与约束之间、变化与一致之间、参差错落与均匀和谐之间、繁复与单纯之间,找到了一个恰切的结合点,有很浓重的散文气息。语言又富有节奏感,各个层次之间、各句之间、各个词语之间的停顿、衔接和转折,都应和着语言的自然节奏,加上各部分中主导语句的适当反复,全诗产生了一股内在的旋律

文档评论(0)

iri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