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非遗文化福建泉州南音知识文化教育主题班会PPT课件.pptx

中小学非遗文化福建泉州南音知识文化教育主题班会PPT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讲:音音南南遗非文化之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福建省闽南地区的传统音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非|遗|系|列

目录历史渊源基本特征代表作品传承保护福建省闽南地区的传统音乐、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CATALO历史渊源PART.01福建省闽南地区的传统音乐、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南音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发源于福建泉州,用闽南语演唱,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音乐。传统音乐

历史渊源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福建省闽南地区的传统音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南音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发源于福建泉州,用闽南语演唱,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音乐。[3]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起源于唐,形成在宋,南音的唱法保留了唐以前传统古老的民族唱法,其唱、奏者的二度创作极富随意性,而南管的演奏上也保持在唐宋时期的特色。其音乐主要由“指”“谱”“曲”三大类组成,是中国古代音乐体系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南乐”乃就流传地域而言,“弦管”指南管音乐以丝竹箫弦为主要演奏乐器,古代大多称“弦管”;“郎君乐”“郎君唱”指的是南管乐者祀奉孟府郎君为乐神。还有称“锦曲”“五音”等。123

历史渊源4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为Ⅱ-71[4]。52009年9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组织大会上,南音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

历史渊源5南音起源于何时,文献资料没有明确记载。民间有多种传说,有说是唐代大曲中的“破”“遍”等宫廷音乐传入福建,与当地民间音乐相互融合发展而来;有说是唐代末年闽王王审知兄弟入福建时带来。专家学者则从南音的曲牌、乐器和术语等资料进行考证,一般认为,南音大约形成于宋,发展在明清时期。6南音与唐代及唐以前的音乐有一定关系。南音中保留了与唐以前同名曲牌,有【子夜歌】【清平乐】【后庭花】【汉宫秋】【阳关曲】等。南音与唐代大曲的同名曲牌有【三台令】【梁州曲】【甘州曲】等。宋代,随着宗室南移,泉州作为陪都,商业经济繁荣,同时文化艺术也得到了交流和发展。据记载,当时泉州的乐户人册人数有千余家,每家三五人不等,盛况可见一斑。宋元以来,在浙江、福建流行的南戏对南音也有一定的影响,南音中保留了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琵琶记》等剧目。

历史渊源7南音在明代已成型。明万历年间坊间木刻刊本《新刊弦管时尚摘要集》(霞漳洪秩衡梓行)、《精选时尚新锦曲摘队》(景宸氏刊刻)、《新刻增补戏队锦曲大全满天春》(海澄人李碧峰、陈我含刊行)共刊了南音清唱散曲二百五十九首。明代嘉靖,惠安崇武人郑佑晚年编纂整理了一本《南音曲集》。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泉州沿海的深沪(今晋江市深沪镇)有“深沪南音班社”,德化有“德化东里弦管”南音班社。8清代,南音在进一步发展,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南音曲目以描写男女爱情和历史故事的题材为主,这一时期出现了讽刺社会不良现象、封建制度,歌颂妇女勤劳、家庭和睦为题材的曲目,有《一司公》《赌博歌》《伶俐姿娘》等。清代,南曲馆林立,闽南一带千家万户丝竹管弦,盛况空前。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陈佛赐开设了鹿港“雅正斋”,是台湾最早的弦管社团。与之后的“大雅斋”“崇正声”“雅颂声”“聚英社”合称为鹿港五大南音管阁。清代,出名的南曲馆还有泉州的灵裳阁、回风阁、升平奏三大南音班社,晋江的金兰社、御宾社、御鸣社,安海的雅尚轩,厦门的安同阁、金华阁、集源唐、锦华阁、集安堂等。

历史渊源9清代的文人学士对南音进行了整理,林祥玉先生的《南乐指谱》四卷,收三十六套指套、十三套大谱、四套外谱。林霁秋的《泉南指谱重编》和《南音精选》。《泉南指谱重编》收四十五套指套,十三套大谱,共六册;《南音精选》共十三集,散曲十集三百四十阙,套曲二集九阙,过曲一集四十八阙。

历史渊源10民国二十六年(1937),纪经亩、吴深根、洪金水、许启章、林添丁、陈春盛等成立了“南乐研究会”,传徒授艺。抗日战争时期,南音创作了《炮中火》《活捉汉奸黄顺》等抗日题材的作品,宣传抗日。1120世纪40年代之前,泉州称南音为“南曲”,至今“南曲”和“南音”通用;由于南音乐队编制中有管乐和弦乐两大类乐器,因此,闽南老一辈艺人有称南音为“弦管”;厦门、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多称为“南乐”;南音爱好者互称对方为“弦友”。12新中国成立后,南音受到了地方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新成立的“泉州南音研究社”,收集整理南音资料,开办南音培训班,举办南音演唱活动。13

历史渊源141950年,成立了厦门市南乐研究会,下设“集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北辰文汇教学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计算机二级持证人

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教育教学课件、文档文案。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3月0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计算机二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