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质量评价.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4油脂的质量评价与油脂加工化学

5.4.1油脂的质量评价〔QualityEvaluationofFatandOil〕

○油脂的质量评价指标,多数表示油脂的氧化程度。

实际的油脂品质分析中,常用某种“特征值”表示油脂的品质。这些值可以直接反映出油脂的组成、氧化程度等性质等。“特征值”主要有皂化值、碘值、酸价、过氧化值等。根据油品贮放中“值”的变化与否,又有恒值和变值之分,恒值主要显示油脂的组成,如皂化值;变值那么可显出油品性质的变化,如过氧化值、酸价。

5.4.1.1油脂氧化程度的评价

5.4.1.1.1过氧化值〔POV,peroxidationvalue〕与Schaal实验

○POV值指1kg油脂所含氢过氧化物ROOH的毫摩尔数〔mmolO2/kg〕。

——POV测定原理〔碘量法〕在酸性条件下ROOH与KI作用析出I2,再用Na2S2O3滴定,计算出的毫摩尔数,即为ROOH的毫摩尔数。

CH3COOH〔冰醋酸〕+KI→CH3COOK+HI

ROOH+2HI→ROH+H2O+I2

I2+2Na2S2O3→2NaI+2Na2S4O6

相当于:ROOH+2KI-→ROH+K2O+I2

其大小反映了油脂的酸败程度〔变值〕,即新鲜度。碘量法是国标中规定的POV测定方法。

——由于ROOH为油脂自动氧化的主要初始产物。油脂氧化初期,POV值随氧化程度加深而增高,而当油脂深度氧化时,ROOH的分解速度超过其生成速度,导致POV值下降。所以,POV值仅适合氧化初期的测定。

○Schaal耐热实验〔史卡尔烘箱实验法〕:测定某油脂在60~65℃下〔烘箱中〕贮存到达一定POV值或出现酸败气味所需时间与油品抗氧化稳定性的实验。

5.4.1.1.2硫代巴比妥酸值〔TBA,thiobarbituricacid〕

○TBA值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的后期产物〔小分子的丙二醛、烯醛、酮等〕,与硫代巴比妥酸试剂TBA反响,生成黄红色物质,在λ450或λ530处有最大吸收,以此鉴定评价油脂的氧化程度。

——国标规定TBA值的测定:每100g油脂中所含丙二醛的mg数即为TBA值。—刘二P126

丙二醛与TBA的反响式:

丙二醛〔丙二醛MDA,malondialdehyde〕的有色物在530nm处有最大吸收,为红色化合物。

其它醛(烯醛等)的有色物最大吸收在450nm处,为黄色化合物。

——此法不宜评价不同体系的氧化。因为有的食品体系中油脂氧化不一定产生丙二醛,而共存成分如蛋白质也可能与TBA反响,某些非氧化产物也可与TBA反响。

5.4.1.1.3活性氧法〔AOM,activeoxygenmethod〕

○AOM是将样品保持在98℃,让空气恒速〔2.33ml/s〕通过样品,然后测定过氧化值POV到达一定值(植物油脂100,动物油脂20)所需的时间〔h〕。可用于比拟不同抗氧化剂在同一种油品中的抗氧化性能。

AOM与Schaal法都属于测定油脂〔耐热〕氧化稳定性的方法。Schaal法相对简单易操作。

5.4.1.1.4碘值〔iodinevalue,IV〕

○IV值表示100g油脂吸收碘的g数。

——原理:利用油脂中双键与碘的加成反响。它主要反映了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和不饱和程度,当不饱和FA被氧化,IV值下降。

——由于I2与双键的直接加成速度慢,实际测定中先将I2转变为氯化钾、溴化钾,再进行加成反响,测定后再折算成I2碘价。

——并据IV的大小将油脂分为三类:干性油〔IV在180-190,至少130〕

半干性油〔100-120〕

不干性油〔100〕

——不饱和程度高,那么IV高,空气中氧化易干,IV值变低。如桐油。

5.4.1.2其它评价指标

5.4.1.2.1皂化值〔SV,saponifyvalue〕

○皂化值SV指1g油脂完全皂化时所需要的KOH的mg数。

——皂化值的大小与油脂的平均分子量成反比,也即与脂肪酸的分子量成反比。一般油脂的SV在200左右。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盐,称为皂化。肥皂工业上据SV的大小确定用碱量;

——食用油脂的皂化值大,那么脂肪酸的分子量小,熔点较低、消化率那么较高。

——如果油脂中存在游离的脂肪酸,SV值实际上不仅是指皂化反响的结果,也包括酸价。

5.4.1.2.2酸价〔AV,acidvalue〕

○酸价AV表示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KOH的mg数。新鲜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少,酸价低;但贮藏中那么上升〔变值〕。因此可用酸价来衡量油脂的新鲜度〔或质量〕。

——我国食品卫生法规定:食用植物油的AV一般不得超过5。

#5.4.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9****47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0212102200004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