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doc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doc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

“东桑西移”是我国逐步把蚕英主产区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蚕丝产业发展战略广西的宜州市是东部蚕丝产业的主要承接地。宜州的养蚕季节(3月~11月)较长。目前,宜州的桑园面积已居全国县域第一,但在蚕桑品种选育、种养殖技术方面相对落后。如图为广西宜州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东桑西移”选址宜州,主要是为了()

A.开发山区资源,利用良好气候

B.沿铁路线布局,发展对外贸易

C.免遭环境污染,减轻土地压力

D.获得丰富原料,降低生产成本

2.为了提高品种选育、种养殖技术,宜州市应采取的措施是()

A.扩大规模,形成竞争优势

B.吸纳人才,鼓励创新研发

C.重视环保,保持生态平衡

D.加强水利,保障稳产高产

宣纸是中国传统的古典书画用纸。青檀树是我国特有的树种,青檀树皮是制作宣纸的优质原料。檀皮的晒场主要位于地势较高、坡度较陡的朝南山坡上,要摊晒10个月左右,通过反复的风吹日晒、雨淋雾浸,使其自然漂白,然后才可以使用。安徽泾县小岭村制作宣纸历史悠久,其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清末开始,日本造纸界就研究宣纸技艺,至今都没能造出正宗的宣纸。如图示意泾县小岭村在安徽的位置。据此,完成3~5题。

3.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晒制檀皮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日本至今都没能制造出正宗宣纸的原因是()

A.生产材料独特 B.核心技术缺乏

C.工艺流程复杂 D.生产成本剧增

5.为保护和传承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加大投入,扩大生产规模

B.培养人才,传承中华文化

C.加强宣传,拓宽销售市场

D.改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

西菲律宾海盆位于亚欧板块、澳大利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汇聚地带,板块之间的运动碰撞、俯冲等构造活动强烈,使得岩浆活动频发,形成了本区复杂的海底地形地貌特征。海底滑坡(结构疏松欠压实的沉积物)是在地震、海啸等因素影响下发生的。西菲律宾海盆海底滑坡分布广泛,且滑坡体内部杂乱,无成层性。如图示意西菲律宾海盆边缘斜坡区发育的地质灾害。据此完成6~7题。

6.该斜坡上滑坡体内部杂乱且无成层性的主要原因是()

A.滑动速度快,分选性差

B.沉积空间狭小,滑坡体扩散慢

C.滑坡体疏松,空隙较大

D.海底水深,滑坡体承受压力大

7.该海盆海山的主要成因是()

A.滑坡体不断堆积,形成海底高地

B.岩层发生垂直位移,形成断块山

C.深部岩浆上涌,形成火成岩山体

D.海水沿裂隙下蚀,海底沟谷相间

林带胁地效应是指农作物因靠近防护林带而生长不良的现象。林冠遮阴和根系争水是引起农田防护林带胁地效应的主要原因。新疆北部某农耕区主要种植棉花(喜光耐旱作物),农田防护林带多选种杨树(主根与侧根发达的乔木)。后来,该农耕区改漫灌为滴灌,林带胁地效应明显加剧。为保障棉田产量,当地农民在防护林带与棉田之间深挖沟,并在沟壁置膜,另对防护林带单独灌溉。据此完成8~10题。

8.改变灌溉方式之前,该农耕区中林带胁地效应最明显的棉田位于()

A.南北走向林带的东侧 B.东西走向林带的北侧

C.南北走向林带的西侧 D.东西走向林带的南侧

9.改变灌溉方式之后,林带胁地效应明显加剧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减弱 B.林带树冠遮阴加剧

C.土壤水分增加 D.棉花所得水肥减少

10.挖沟置膜后棉田产量得以保障,主要是因为该措施能够()

A.阻断林带根系向棉田延伸

B.促进棉田土壤盐分排出

C.防止棉田水分向林带流动

D.收集雨水作为灌溉用水

科学家团队在九江武宁地区约4.38亿年前的地层中发现真盔甲鱼类新属种化石并将其命名为“九江江夏鱼”。该鱼和之前发现于武汉地区的后棘江夏鱼均属曙鱼科,是一对失散了4.38亿年的江夏鱼“兄弟”,化石产地表明,它们“分家”各自演化的两地直线距离实际上不足200公里。据此完成11~13题。

11.江夏鱼大量繁衍的地质年代是()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2.根据“九江江夏鱼”和“后棘江夏鱼”的化石产地可合理推测()

①“后棘江夏鱼”演变成两栖类动物独立进化

②4.38亿年前九江和武汉间曾经是连通的海洋

③泥沙淤积使九江和武汉间的海洋隔断

④地壳运动使九江和武汉间的海洋隔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3.在野外寻找红层(红色的陆相碎屑沉积物)地貌需要重点关注()

A.岩石颜色、岩层结构和构造

B.化石类型、岩石形成的地质年代

C.地貌类型、气候条件和植被

D.岩石粒径、地表起伏情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34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